-
公开(公告)号:CN11202063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80003731.2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型换能器,能够在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在多个位置发挥功能并且能够不使用挥发型粘接剂以及有机溶剂地进行制造。静电型换能器1具备由弹性体形成的绝缘体片11、多个第一电极片12、13、14以及一个第二电极片15,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片排列于绝缘体片11的表面侧,通过绝缘体片11自身的熔接而固接于绝缘体片11,且在绝缘体片11的面方向上相互具有距离地排列,所述一个第二电极片配置于绝缘体片11的背面侧,通过绝缘体片11自身的熔接而固接于绝缘体片11,且一体地形成有与多个第一电极片12、13、14对置的部位以及与在面方向上相邻的各个第一电极片12、13、14之间的区域对置的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144662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64114.7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用挥发型粘合剂以及有机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制造并且能够通过与焊料、熔接不同的方法来确保电极片与引线之间的电连接的换能器。在片材主体部(10)中,电介质层(11)和第一电极片(12)通过由熔接材料形成的第一主熔接层(13)而接合。通过第一夹具(23)将第一引线(21)的第一导通部(21b)固定在片材主体部(10)上。第一夹具(23)具备:多个第一脚部(23a),它们在厚度方向上将片材主体部(10)贯通;第一连结部(23b),其将多个第一脚部(23a)的基端彼此连结,且配置为跨越第一导通部(21b);以及多个第一返回部(23c),它们从多个第一脚部(23a)各自的前端折弯而形成,并与片材主体部(10)的第二表面卡止。
-
公开(公告)号:CN10998378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780072412.8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静电式换能器(1)的静电式单元(10)处于通过第一层叠片(110)以及第二层叠片(120)卷绕成卷状的状态并且形成为扁平状。第一层叠片(110)具备第一电极片(111)、以及层叠于第一电极片(111)的两面的两张第一电介质片(112、113)。第二层叠片(120)具备第二电极片(121)、以及层叠于第二电极片(121)的两面的两张第二电介质片(122、123)。
-
公开(公告)号:CN108369462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680063575.5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觉振动提示装置(1),其使用静电式或压电式的致动器(10),能够有效地输出振动。触觉振动提示装置(1)具备:静电式或压电式的致动器(10),形成为扁平状,在厚度方向上伸缩;第一弹性体(20),具有比致动器(10)的厚度方向的弹性模量(E1(10))小的弹性模量(E(20)),与致动器(10)的第一电极(11)侧的表面接触地配置;以及第一盖(40),将第一弹性体(20)的与致动器(10)的接触面的相反面覆盖,对致动器(10)以及第一弹性体(20)向致动器(10)的厚度方向进行按压,并以比致动器(10)更大程度地压缩的状态对第一弹性体(20)进行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98378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780072412.8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静电式换能器(1)的静电式单元(10)处于通过第一层叠片(110)以及第二层叠片(120)卷绕成卷状的状态并且形成为扁平状。第一层叠片(110)具备第一电极片(111)、以及层叠于第一电极片(111)的两面的两张第一电介质片(112、113)。第二层叠片(120)具备第二电极片(121)、以及层叠于第二电极片(121)的两面的两张第二电介质片(122、123)。
-
公开(公告)号:CN10986376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80065488.8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型且具有较大的静电容量、同时能在与电极连接的导电路径的构成部位中具有耐久性的静电式换能器(1)。静电式换能器(1)具备多个第一电极片(11)、多个第二电极片(12)、多个电介质片(13)。多个第一电极片(11)分别具备第一对置电极部(11a)、第一端子电极部(11b)。多个第二电极片(12)分别具备第二对置电极部(12a)、第二端子电极部(12b)。多个电介质片(13)分别具备电介质主体(13a)、介于多个第一端子电极部(11b)之间的第一延伸部(13b)、介于多个第二端子电极部(12b)之间的第二延伸部(13c)。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