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4001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1524212.4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机护盾区域围岩收敛变形实时监测装置,该装置由固定在防护箱内安装板上的推杆电机、H桥电路、ARM芯片和电源模块,固定于电机推杆的激光雷达,嵌于防护箱侧壁的便携式WIFI模块等硬件部分,以及为此装置编写的控制程序和通讯协议等软件部分组成,并通过信号处理等技术和曲线拟合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过滤,重现围岩断面形状。箱体利用两侧挂耳嵌于护盾内壁,激光雷达通过推动箱体顶部钢化玻璃探出护盾进行测量。本发明能够实时获取精确的围岩变化曲线,对围岩挤压变形造成的盾构机卡机进行监测预警,减少由于卡机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该装置装配拆解方便,整体体积较小,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46166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31661.7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活化的试验方法,为研究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活化从而引发地震的过程及机制提供了一种全新手段。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岩石试样中制作一条裂隙,并在裂隙处充填石膏、水泥或树脂等材料,在真三轴围压条件下进行水力压裂试验。探讨不同的充填材料及不同的压裂参数,如注入压力,流量压裂液黏度系数,注入频率、时间等对注水诱发地震的影响与机制。本方法对于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活化机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34358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31645.8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水力压裂复杂缝网微裂缝相互作用机理的试验方法。本研究方法以页岩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在页岩试样中安装小尺寸射孔,构造水力压裂尖端微裂缝,借助CT实时扫描技术,获得水力压裂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微裂缝网络随着时间变化的生长模式,研究微裂缝之间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缝间距、施工排量、压裂液黏度等对缝网微裂缝之间作用的影响。该研究方法对分析影响水力压裂微裂缝延伸、贯通的关键因素,揭示复杂缝网微裂缝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实际生产压裂参数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21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77499.7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隧道物理模拟试验全断面收敛变形快速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测量部,用于获取模型试验隧道的收敛变化数据,包括两个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包括:安装套,与模型验隧道直径相对应、对称设置在安装套内、且外端分别向两侧伸出的两个测量杆,分别安装在两个测量杆伸出的外端上、与模型试验隧道的隧道壁相对应的两个接触滑轮,连接在两个测量杆之间的位移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弹性连接测量杆,并给测量杆向外的推力,使进入模型试验隧道后,接触滑轮均贴合隧道壁移动;定位环,连接两个测量单元的安装套,将两个测量单元固定成交叉设置状态;定位推送杆,连接端与测量部匹配相连;水准件,设置在定位推送杆的操作端上;以及支座。
-
公开(公告)号:CN11212789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85349.0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E21D9/00 , E21D9/087 , E21D9/12 , E21F17/18 , G06K9/00 , G06K9/20 , G06K9/34 , G06K9/46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开挖岩渣信息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岩渣图像的视觉传感器;用于运输岩渣的TBM配套皮带,皮带上设有条纹;用于对岩渣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得渣料中各岩渣的形状和大小的控制器;用于显示岩渣信息的TBM操作室显示器,控制器与视觉传感器相连。采用在TBM皮带上布置多处测点的方式,以获得更全面和精确的岩渣二维信息,通过控制器的处理,估算得到岩渣的形状、粒径以及级配等岩渣三维特征,进而为根据岩渣特征来判断围岩地质情况和调整TBM掘进参数提供重要依据。本发明解决了作业人员无法及时全面地观察围岩情况及人工筛分岩渣费时费力的问题,具有能实时对岩渣图像进行采集和分析,以便及时提供掌子面岩体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307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375514.8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损伤岩石起裂应力指标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损伤岩石进行三轴压缩试验,并记录相应试验数据;然后根据岩石的损伤应力指标将在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对应的点标记为N点;之后根据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的反弯点确定侧向应变的起始点,并标记为M点;在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中连接N点和M点,得到参考线NM,通过计算实测侧向应变与参考线的差值以得到侧向应变差值;侧向应变差值的最大值即为岩石的起裂应力。本发明剔除了损伤岩石侧向应变在起始阶段微观结构的初始破裂段,保证了确定起裂应力对应损伤岩石内部的新裂纹起裂的准确性;本发明不仅可以剔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还易于编程实现批量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99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90118.0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间距浅覆土小半径条件下盾构隧道内部支撑台车系统,包括设在隧道底部的台车轨道和渣土车轨道以及分别与两者配合的台车和渣土车;台车轨道采用原有的盾构台车行走的轨道;台车包括车架、行走机构和支撑机构,车架上部能容纳通风管道、下部横跨在渣土车上且不与之干涉,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板撑、滑动铰接件和伸缩顶件,弧形板撑分布在隧道的上部及两侧且相邻间存在间隙,弧形板撑通过滑动铰接件与车架可滑动的铰接、通过伸缩顶件与车架可伸缩的连接,伸缩顶件带动弧形板撑顶出和缩回时,滑动铰接件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该系统避免了管片破损,留出了通风管道以及渣土的行进空间,对先发线隧道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168808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711408265.5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可调整的盾构刀具磨损试验模型刀盘,包括驱动轴和模型刀盘,所述驱动轴包括中心轴和多体连接件,模型刀盘包括刀盘辐条、试验刀座、试验刀具、边缘刀圈以及刀盘面板。所述中心轴与模型刀盘通过多体连接件连接且中心轴内沿轴线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刀盘辐条沿中心轴径向布置且上部中心设有第二通道,所述边缘刀圈呈环状布置于刀盘辐条的外周部。所述模型刀盘整体结构可拆卸,辐条数量和面板规格可调整,刀座位置和数量可变更,刀具形状和数量可修正。本发明基于“结构可调整性”的设计理念,能够准确地模拟不同类型盾构刀盘与隧道掌子面岩土材料的接触状态和实际掘进过程中刀盘的磨损机理,具有良好的普遍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4348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0980225.1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刀具磨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盾构刀具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舱体;转动轴,内部设有沿着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刀具,安装在转动轴的底端,内部设有与第一通道相密封连通的第二通道,表面设有开孔;驱动部,驱动转动轴进行旋转运动和轴向运动;加压部,向密封舱内提供压缩空气;泄压部,为密封舱进行排气泄压;进浆部,将浆料注入第一通道中;传感部,包含:刀具位置传感器,推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推进速度传感器,气压力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液压传感器,以及高速微型摄像机,控制部,基于传感部的信息监控驱动部、加压部、泄压部、以及进浆部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08523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444310.6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V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BM掘进过程中围岩弹性波速构造连续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将若干液压伸缩杆固定在TBM机水平支撑上;在TBM机器施工换步时液压伸缩杆伸出通过一定压力使检波器固定在围岩壁,记录每个接触测点位置;当检波器与围岩壁之间的压力达到预定值后小锤敲击围岩壁,检波器接收经围岩传播过来的表面波信号,数据连续记录系统实现表面波的连续自动记录;在一次测量结束后液压伸缩杆收缩至水平支撑上,并跟随水平支撑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距离小于或等于一组检波器的长度,在TBM机再一次换步时重复上述过程;将采集到的表面波进行波形处理、频散分析,最后通过地下构造分析推测介质内部的弹性波速度构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