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6224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274700.4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装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带智能监控压裂暂堵用连续投球装置,包括主体、螺栓一、上端盖、压裂液流入口、螺栓二、投球口、转轴、液压摆动缸I、光电传感器发射端、球、储球管、半球形集球槽、液压摆动缸II、固定接头、光电传感器接收端、集球孔、旋转投球圆盘、压力传感器、压裂液流出口。使用时,远程控制器控制半球形集球槽放球进入旋转投球圆盘上的集球孔,旋转投球圆盘旋转一定的角度实现投球作业。光电传感器安装在集球管底部,用于检测投球是否成功,统计投球数量,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主体上,用于检测装置压力,实现超压自动保护。增加了装置可靠度、投球精度,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16368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401382.8
申请日:2023-04-1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33/134 , E21B2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页岩气套变井分段压裂的外径75mm扩张后114.3mm的可溶桥塞,包括丢手接头、密封机构、锚定卡瓦、尾座,还包括一级锥体推块、二级锥体推块、泵送环及中心杆组合。坐封过程中,一级锥体推块、密封机构及二级锥体推块沿中心杆组向下限位移动,二级锥体推块向下限位移动驱使锚定卡瓦分裂,并沿径向向外扩张移出,快速啮入套管壁完成坐封。坐封锚定后,一级锥体推块继续向下限位移动,密封胶环在受到一级锥体推块的挤压作用下向外扩张,直至密封胶环完全扩张紧贴套管内壁完成密封。本发明的桥塞能够在套管严重缩径变形时平稳通过,且桥塞密封封隔和卡瓦锚定更加安全可靠。坐封完成后不用投封堵球入座实现接触密封,可快速实现密封封隔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002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79385.X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C02F9/00 , C02F1/06 , C02F1/30 , C02F1/04 , C02F103/10 , C02F1/52 , C02F1/02 , C02F1/56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加热闪蒸处理不同压裂液返排液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压裂液返排液采用不同的预处理,预处理后的返排液送至微波闪蒸室进行闪蒸,以低压、高温环境达到对返排液的固液分离、重金属离子去除、COD降低和杀菌等多种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波闪蒸装置,该装置包括:磁控管、波导、闪蒸室、降速板和真空泵,经过该装置处理后的返排液可用于现场压裂液的重新配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0323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39027.X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压裂裂缝自支撑导流能力全过程评价方法,主要步骤:采集具有天然裂缝的储层段露头,切割为立方岩样并钻孔;井眼洗净后选定密封胶进行井筒与岩样固结;构建真三轴围压装置系统,压裂获取粗糙裂缝岩板;采用3D激光扫描仪进行裂缝壁面扫描,获取壁面点云数据;利用点云数据进行粗糙度JRC值计算;构建新型压裂裂缝自支撑导流能力测试导流室装置,评价不同闭合应力、不同滑移量、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自支撑导流能力变化规律。本发明通过真三轴压裂获取岩板,扫描获取壁面云图以及粗糙度,测试及评价自支撑导流能力,能够优选压裂裂缝自支撑导流能力的最佳滑移量和粗糙度JRC值,为压裂施工中自支撑压裂工艺选井和选层提供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8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74653.X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33/134 , E21B2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直径大变形单卡瓦式可溶桥塞,包括坐封机构、锚定机构、引鞋、辅助推进装置,还包括防突装置、胶筒、膨胀机构。引鞋与辅助推进装置及下防突装置相互连接,挡块与下防突装置固定,卡瓦组放在锥体推块的卡瓦导向槽及下防突装置中空位置,与锥体推块斜面配合,膨胀机构通过推杆与锥体推块相互连接,膨胀机构的外侧装有胶筒,胶筒安装在两胶筒保护套之间,胶筒卡入胶筒保护套的卡槽内固定,胶筒保护套两侧均连接防突装置,坐封机构与膨胀机构连接,坐封机构内部设有导压孔与膨胀推块及推杆内部的导压孔连通。本发明的可溶桥塞,既能在套管严重缩径变形时平稳通过,又能在胶筒大变径膨胀时更好的密封,并快速完成封隔。
-
公开(公告)号:CN11114403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003633.3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超临界CO2开发地热能的同轴换热器的性能分析方法,其所针对的同轴换热器,设置于地下所钻好的取地热井,并在安装好后固定处理,其结构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固井水泥、套管、油管,用于携带热量的流体比如本发明所述的CO2,从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进入,从同轴换热器的油管和套管之间的环空送至油管,并从油管送到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流出,包括如下步骤:流场进行建模、温度场计算模型、二氧化碳相态计算模型、换热器性能评价模型,以得到其性能参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工具,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对流体和结构的选型,提高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8031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06786.7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E21B4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压裂裂缝延伸与多相流体流动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工况和输入参数;(2)建立两相流应力平衡方程;(3)建立两相流体流动控制方程;(4)建立两相流相场演化方程;(5)采用有限元数值离散方法和Newton‑Raphson(NR)迭代法建立上述方程组的数值求解迭代格式;(6)将步骤(1)中的参数带入步骤(5)建立的求解迭代格式中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水力裂缝延伸轨迹。与现有的水力裂缝延伸模拟方法相比,考虑了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从裂缝中滤失到地层后的两相流体流动特性,为水力压裂裂缝延伸轨迹的预测提供更准确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02743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321833.8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9/00 , E21B43/267 , E21B47/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页岩多尺度分支裂缝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裂缝模拟插接板,裂缝模拟插接板为多个,每个裂缝模拟插接板均包括:相互扣合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且二者扣合后,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形成有分支裂缝,相邻两个后面板之间连接有用于将相邻两个分支裂缝连通的空心棱柱,前面板和后面板底端均固定有支撑脚架;缝宽调节组件,缝宽调节组件固定连接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用于调节分支裂缝的宽度。本发明通过空心棱柱实现多个分支裂缝间的任意角度设置以形成多尺度分支裂缝,从而实现多尺度分支裂缝内支撑剂铺置规律模拟,与实际施工开采工况更接近,获得的试验数据精度更高,为提高开采量提供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57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371755.8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实验装置,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试件、升降机构、限位机构以及进液调节机构,所述试件的上端开钻有两个对称的预制孔。本发明通过在限位机构中的承装槽内放置试件,对不同规格的试件均能够实现紧固且不会发生刚性损伤;通过设置进液调节机构,实现对不同规格的试件中存在偏差的预制孔亦能准确进行压裂;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便于装卸;通过设置进料机构和升降机构,并由控制变量法,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的射流大小,来观察试件的裂纹情况,并进行差异分析,能够得出压裂液的射流大小对实验结果的具体影响,且直接执行在一块试件上,能够保证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8244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86344.3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多模式微波辐射复合共采深层煤层气与煤的方法。首先在煤层气井地面布置微波控制系统,然后在目的射孔层位布置辐射天线;接着开启微波源,采用大功率短时间的模式辐射煤层,使煤层产生并延伸裂缝,提高煤层渗透率;然后调节微波辐射模式为小功率长时间,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将煤层温度升高至煤层气解吸温度,打开生产井,开采煤层气;最后采用中功率长时间辐射煤层,使煤层温度上升至煤炭热解温度,开采由地下煤炭热解产生的焦油和热解气。本发明通过调节微波辐射的模式,在同一口井中实现了破岩增渗、采煤层气、热解煤炭的三个作用,达到了深层煤层气与煤共采的目的,为深层煤炭绿色高效的转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