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水堆乏燃料棒束抓取工具维修后验证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898694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73029.6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乏燃料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水堆乏燃料棒束抓取工具维修后验证工具,目的在于研制开发一种重水堆乏燃料棒束抓取工具维修后验证工具,在重水堆核电站乏燃料棒束抓取工具出现异常,实施维修后,做进一步验证,确保维修后的棒束抓取工具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端盖、抓取部、验证体和重量修正孔;验证体为验证工具的主体部分,整体为圆柱体形;在验证体的上端开设重量修正孔,深入验证体内部,用于使得验证工具的总质量与乏燃料棒束的质量相等;在验证体侧壁的上、下部对称设置有抓取部,用于与抓取工具相配合;端盖位于重量修正孔的上端,盖合在重量修正孔所在端面,用于封闭重量修正孔。

    钴同位素生产水下伸缩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076733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27417.3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钴同位素生产水下伸缩工具。钴同位素生产水下伸缩工具包括:外管、内管、缆绳、动力装置;内管设置外管中,内管的顶端与缆绳连接,动力装置通过拖拽或释放缆绳控制内管相对外管上下运动;内管的外壁具有凸起结构,外管的内壁具有垂直于外管底面的直线型凹槽,凸起结构插入凹槽内,使得内管沿凹槽上下运动;内管的底端设置抓爪,抓爪能够适配的插入钴棒束顶端的卡槽内。本公开实施例实现对钴棒束吊装的精确定位,有效增加移动钴棒束的效率。

    重水堆钴同位素生产方法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6241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52056.3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燃料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水堆钴同位素生产方法,目的在于研制开发钴同位素水下生产方法,确保后续医用钴同位素安全有序生产及其它商用堆钴同位素生产提供标流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清理旧阀座、配装阀座、注胶前的空气测试、注胶和清理检查的步骤。本发明中描述的钴同位素水下生产方法,使用方便,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确保钴同位素水下解体装载安全可靠,经济效益高,通过多年的水下生产经验总结,对流程进行优化固化,效率大为提高,完全满足钴同位素现有水下操作解体装载外运,未发生一起低水平人因事件及钴棒束破损事件,可向国内外类似相同电站生产钴同位素进行推广。

    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47352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1065430.7

    申请日:2016-1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乏燃料干式贮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目的是将乏燃料篮抓取提升到位,通过相应运输工具运送到目的地后,再通过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下降燃料篮到位后,抓取装载装置抓取部分与燃料篮分离,提供了一种乏燃料篮抓取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动葫芦链条、气缸活塞、传动杆、钢球、微动开关和壳体;壳体吊装在电动葫芦链条的下端;气缸活塞、传动杆、钢球和微动开关位于壳体的内部;传动杆固定在气缸活塞的下端;微动开关位于传动杆的外侧;钢球位于传动杆的外侧,同时位于微动开关的下方。本发明满足乏燃料篮进行抓取、释放、回收,杜绝了工作人员意外受到伤害风险及设备受到损坏的风险。

    重水堆破损燃料水下检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6821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1064854.1

    申请日:2016-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核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水堆破损燃料水下检查装置,目的在于研制一套重水堆核电厂破损燃料水下检查装置,查找真正破损的原因及部分,以便于后续从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燃料棒束的完整性,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长杆操作工具、摄像头驱动装置、棒束转台和支撑部件;摄像头驱动装置和棒束转台均固定在支撑部件上,摄像头驱动装置位于棒束转台的上方,棒束转台位于摄像头驱动装置前方;长杆操作工具位于摄像头驱动装置和棒束转台上方。本发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稳定性强、图像清晰,可直接观察棒束元件的磨损情况,并进行相应录像,便于后续分析,确保后续燃料棒束破损率下降可接受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