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4856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71987.8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排放流的碳排放响应计算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由每位碳表用户的碳流率计算电力系统的总体碳流率,其中,碳流率根据每位碳表用户的碳排放流得到;判断总体碳流率是否大于碳排放响应阈值;以及如果总体碳流率大于碳排放响应阈值,则根据目标碳排放响应需求计算一位或多位碳表用户在碳排放响应时段内的目标碳减排量,按照目标碳减排量启动碳排放响应。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无法辨别碳表用户需求侧的实际用能碳排放强度,导致电力系统无法对碳排放量进行有效调节,使得需求侧响应技术的碳排放调控能力较低,无法满足低碳排放需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93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38517.4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建设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各发电站点的初始的策略;所述策略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或非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各所述发电站点的初始的策略输入至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建设模型,以输出各所述发电站点的优化的策略;其中,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建设模型是基于动态的复杂网络构建得到的演化博弈模型;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建设模型用于基于各所述发电站点的期望收益和合作收益,分别对各所述发电站点的策略和所述复杂网络的网络结构进行迭代更新,直到满足预设迭代终止条件,以输出各所述发电站点的优化的策略。本发明能够实现各发电站点的策略的优化,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06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186447.9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多类型储能通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储能系统调度建模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建立描述多类型储能系统通用技术经济特性的调度模型及描述多类型储能系统差异化技术经济特性的调度模型,利用描述多类型储能系统差异化技术经济特性的调度模型对描述多类型储能系统通用技术经济特性的调度模型进行参数计算与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描述多类型储能系统通用技术经济特性的调度模型;对修正后的描述多类型储能系统通用技术经济特性的调度模型线性化,得到多类型储能通用模型。本公开建立的多类型储能通用模型可同时反映不同储能系统的普遍特征和特定特征,有效适应多类型辅助服务的储能系统调度建模与求解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133322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711397659.5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序运行模拟的电力电量平衡指标计算方法,其步骤:电力平衡指标及计算:由每月的运行模拟数据得到每月的盈亏控制时段和调峰控制时段,然后利用盈亏和调峰控制时段计算每个月11类电力平衡指标;每个月11类电力平衡指标包括系需容量、系统装机、核电利用、蓄能利用、水电利用、火电利用、调峰利用、风光利用、调峰不足和电力其他指标;电量平衡指标及计算:由8760点运行模拟的结果,分别计算全年和每月的总负荷需求、各类机组发电量、风光的消纳量及各类机组利用小时数,并根据得到的指标对规划方案的电量平衡情况进行评估;电量平衡指标包括系需电量、核电发电、蓄能平衡、水电可用、调峰发电、火电发电、风光可用和利用小时。
-
公开(公告)号:CN11155531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324053.4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的分布式云储能调度控制方法,属于电网中储能技术应用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分布式云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的日前优化模型并求解;然后分别建立分布式云储能充电功率实时修正优化模型和分布式云储能放电功率实时修正优化模型,利用日前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对该两个修正优化模型求解,分别得到实时运行中各时段云储能提供商的各分布式储能的充电功率和放电功率的最优解,实现调度。本发明方法能够拓宽云储能系统中储能资源的来源,同时为电网的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需求提供有益的支撑,还可以提高云储能系统中所集成的分布式储能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分布式云储能的调度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6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14093.0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P2X建模与优化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优化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构建每种X对应的P2X电能制取约束、季节性X储能全年时序耦合运行约束和X的区域间转运约束,构成该X对应的P2X模型;然后建立考虑P2X运行的电力系统规划优化模型,将每种X对应的P2X模型作为约束条件嵌入到该模型中;对该模型求解得到电力系统最优规划方案。本发明在传统电力系统规划优化模型中考虑多类型P2X引入对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影响,有助于电力设计与运行调度人员科学配置机组线路容量,有效分析电力系统内P2X调度运行情况,合理安排各类型发电机组协调出力,从而保证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08472.3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5G和泛在资源的二次调频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电网中二次调频技术应用领域。该系统包括:调度专用通信网、调频云中心、多个边缘计算节点和多个终端;调度专用通信网与调频云中心之间通过光纤连接,调频云中心与每个边缘计算节点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每个边缘计算节点与该节点聚集的多个终端之间通过5G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终端为可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泛在资源。本发明对电力系统二次调频系统进行了拓展,能够让海量的泛在电力资源参与电力系统二次调频,一方面拓展了能够参与电力系统辅助服务的资源,有助于降低电力系统调频压力与调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泛在电力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6654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38507.1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户集群基线负荷估计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需求响应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用户集群的典型负荷模式曲线集合,将用户集群划分为若干个用户子集群,划分过程为一个优化聚类过程,采用样本熵来量化负荷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性,以用户集群总体样本熵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贪心聚类算法实现最优划分;将划分后各子集群中所有用户的负荷相加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基线负荷估计方法对整体负荷进行估计,得到每个子集群的基线负荷估计值;对所有子集群的基线负荷估计值求和,得到最终的用户集群基线负荷估计结果。该发明能有效提升集群基线负荷估计的准确性,有助于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实施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46517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810600576.X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位数概率性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集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历史负荷数据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于训练单一的分位数概率预测模型,第二部分用于确定多种预测方法的权重从而集成负荷预测;对第一部分数据进行有放回采样得到多个新的训练数据集;对每个训练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随机森林分位数回归、渐进梯度回归树分位数回归三个回归模型;在第二部数据集上建立以分位数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确定各种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权重,从而最终得到分位数概率性集成负荷预测模型。本方法能够在各种单一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高进一步提高概率性负荷预测的精度,有助于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86790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1377315.7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类型发电资源同质化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采用同质化建模,对各类型发电机组的可控性进行描述,并采用聚合技术降低了计算复杂度,采用已有的线性规划计算方法求解本发明中的基于多类型发电资源同质化的电力系统调度模型。本发明一方面通过提高各类发电资源有功功率的可控性,实现了各种不同发电资源有功功率的可控性的最优调度。另外,本发明方法通过聚合技术,大大降低了包括多类型发电资源的电力系统的调度复杂度,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调度精度。应用本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类发电资源的可控性,降低电力系统调度中多类型发电资源的不确定性、提升其灵活可控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