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超重稠油储存稳定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4386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231291.1

    申请日:2011-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超重稠油储存稳定性的方法;将超重稠油经过常压蒸馏塔和减压蒸馏塔,得到<350℃、350-420℃的轻馏分和馏程>420℃的减压渣油;将350-420℃的轻馏分和减压渣油混合经过加热炉预加热进入减粘反应塔进行减粘裂化反应;由减粘塔顶部放出的反应产物进入分馏塔进行分离,得到减粘渣油及各侧线馏分;将减粘渣油、减粘塔各侧线馏分、<350℃的轻馏分调合得到减粘改质油;将改质油在氧含量小于5v%的惰性气体保护下,常压,温度0~60℃,储存;本方法使改质油的50℃运动粘度小于380mm2/s,储存稳定性得到明显改进,可实现改质油储存稳定大于180天,粘度基本维持不变。

    一种生产低硫汽油的加氢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7731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710175664.1

    申请日:2007-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低硫汽油的加氢处理方法,催化汽油与氢气混合,进行加氢反应,调控催化床层反应温度,生成的油气混合物经分离得到氢气和加氢汽油,氢气脱除H2S后循环使用,加氢汽油脱除硫醇后出装置,反应压力为0.5~5.0MPa,反应温度100~450℃,反应油空速0.5~15.0h-1,反应氢油比50~1000v/v,加氢催化剂以无机氧化物单体或复合物为载体,按载体重量100%计,活性组分为10~20%的VIB族和/或3~10%VIII族元素或其化合物的单体或复合物,添加1~3%助剂P;采用全馏分汽油加氢,显著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辛烷值损失较少,能够生产满足新标准汽油要求的清洁汽油。

    一种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29452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710176984.9

    申请日:2007-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和C4混合原料在芳构化反应器上与催化剂接触进行芳构化反应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催化裂化汽油和C4烯烃混合,进入装有分子筛催化剂的固定床或模拟移动床芳构化反应器,与芳构化催化剂接触,进行烯烃芳构化反应,其反应条件:反应温度250-340℃,压力0.5-3.0MPa,重量空速为0.5-10h-1,C4烯烃与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比为90∶10-2∶98;催化剂的载体分子筛活性组分为稀土元素、第VIB、第VIII族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重量为载体的0.01-10%;可显著降低原料汽油烯烃含量,有效提高辛烷值,达到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的目的。

    一种供氢热裂化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0486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69458.0

    申请日:201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氢热裂化方法;在常规减粘裂化原料中添加供氢剂作为混合进料,进行供氢热裂化反应,供氢热裂化生成油与常减压蒸馏中所得的汽油、柴油馏分进行调和后得到供氢热裂化改质油;供氢热裂化反应温度为380~510℃,反应停留时间为0.1~180min,反应压力为0.1~4.0MPa;供氢剂是直馏蜡油或直馏蜡油窄馏分;馏程范围在350~500℃之间;氢分布为:HA占供氢剂中氢总量的18.0~50.0%,Hα占供氢剂中氢总量的18.0~50.0%;供氢剂的加入量为减粘裂化原料重量的0.1~50%;本方法可显著降低减粘裂化产物的粘度,改善产物安定性。

    一种优选延迟焦化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560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77535.X

    申请日:2011-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延迟焦化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方法;在热效应测试仪上,以一系列馏程一样的标准油样为原料,用相同的实验条件,在一套带压模拟工业延迟焦化装置的模拟测评系统中运行,得出不含粘焦或弹丸焦的适宜操作温度范围,将上述标准油样体系在热分析仪中测量热效应,将各自的适宜温度和热效应一一对应,建立标准油样参考系;通过比对测试油样的热效应与参照系,得出测试油样炉出口温度;在测试油样炉出口温度下进行焦化模拟实验,以该温度下生成普通焦而不生粘焦或弹丸焦为准;本测试过程简单,易于定量化处理,建立了标准油样热效应系列,为确定重质油或重质混合油料加热炉出口温度提供了参照标准。

    一种评价重质渣油稳定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1930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231630.6

    申请日:2011-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重质渣油稳定性的方法;将重质渣油样品与甲苯按质量1∶9比例混合,按体积比0.5~3∶10的比例向静置后的重质渣油样品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正庚烷,剧烈摇动几秒,迅速倒入干燥洁净的比色皿中,加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测定溶液的透光率;选用波长为740nm的紫外可见光作为扫描光谱;将得到的透光率值采用公式(1)处理,HRS-稳定性数值,Ti-单次扫描的透光率,-扫描的平均透光率,n-扫描的次数;上面的数值越大,则环境发生变化时油品的胶体结构越稳定;实验操作难度小,利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能给油品加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种重油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288744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16940.0

    申请日:2011-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油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和设备;设计模拟超大型油轮运输重油储运条件的储油管柱,试验储油管柱的高度10-50米,设置成一段或多段,实现模拟各类油轮满载时的油层高度;试验管柱实现重油的恒温储存或实现温度调控,温度范围为10~120℃;试验管柱的液面用惰性气体封存;在试验管柱的每段均设置取样口,采用不同位置和时间取样分析,通过粘度、斑点试验数据判断改质油的稳定性,通过调整储存重油的储存条件和测试不同高层的重油稳定性参数,测定重油长期储存稳定性;本发明模拟超大型油轮运输重油储运条件,根据不同的储存时间取样分析,通过粘度、斑点试验数据,判断储油的稳定性,能够指导油品的运输、储存和加工。

    一种复合型超高碱值金属清净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34325A

    公开(公告)日:2002-02-06

    申请号:CN00122002.0

    申请日:2000-07-19

    Abstract: 本发明叙述了一种超高碱值金属清净剂及其制备方法,即引入一种助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且两步钙化的方法合成复合型超高碱值金属清净剂钙盐产品的工艺方法。该方法以烷基水杨酸及氧化钙等为原料,在甲醇及氨类化合物为促进剂的条件下,以一定比例的配料比合成了碱值达350mgKOH/g的复合型超高碱值金属清净剂钙盐产品。本发明合成的产品除具有优良的高温清净性外,还具有良好的低温分散性,一定的抗氧抗腐性,极压抗磨性,同时与磺酸盐类清净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润滑油添加剂。

    一种针状焦原料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3871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510943482.9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一种针状焦原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减粘裂化处理和溶剂脱沥青处理,具备步骤如下:步骤一:混有催化剂的原料油经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减粘反应器进行催化减粘裂化反应,减粘后物料进入分馏塔,分离出干气、汽油馏分和减粘重组分油;及步骤二:步骤一所述的减粘重组分油经换热后进入抽提塔进行溶剂脱沥青,塔顶组分经脱溶剂后得到用于生产针状焦的脱沥青油;塔底组分经脱溶剂后得到用于生产沥青或者沥青调合组分的脱油沥青。本方法能够有效除掉油品中对生产针状焦不利的裂化活性较高的组分和聚合活性高的组分及大量的催化剂粉末、重金属、硫、氮等杂质,所得针状焦原料产率高、性质好。残余组分可以用于生产沥青及其调合组分,提高了原料利用的附加值。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2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827884.8

    申请日:2014-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种子液培养基GS-2,将菌种ATCC27405接种于该种子液培养基;步骤二: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步骤三: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按一定比例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步骤四:温度60℃,厌氧,罐或瓶压为-0.1MPa~0.1MPa,控制氢气分压为0.01MPa,间歇性搅拌进行发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热纤梭菌大量菌体浓度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通过条件性诱导,获得了高密低的菌体浓度(常规培养的6-9倍)和显著提升的单位质量纤维素酶活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