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地下原位加热改质过程中干酪根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96592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810980522.0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油地下原位加热改质过程中干酪根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页岩油岩石样品中干酪根处,获取多个薄片样品和粉状样品;获取各薄片样品在热处理前的第一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和热处理后的第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确定各薄片样品在内部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对粉状样品中的部分样品进行热学测试,获取热失重数据、吸热数据以及放热数据;对粉状样品中的部分样品进行热解测试,获取热解数据;根据热失重数据、吸热数据、放热数据、热解数据以及各薄片样品在内部微观结构上的变化,确定页岩油岩石样品中干酪根在地下原位加热改质过程中不同的生排烃阶段以及各生排烃阶段的生排烃的量。

    标准岩心模型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2051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409682.6

    申请日:2018-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准岩心模型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标准岩心模型为柱体,标准岩心模型内部包含标准孔隙结构,标准岩心模型顶面和底面各具有至少一个圆形孔,其中,所述标准孔隙结构包括:单个孔隙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圆柱状结构,所述规则的圆柱状结构为孔隙的全部横切面均为圆形且半径相同,不规则的圆柱状结构为孔隙的全部横切面均为圆形且各横切面圆形的半径值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孔隙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孔隙之间相互交叉形成夹角或孔隙之间相互平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标准岩心模型,内部包含标准孔隙结构,进行渗流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时,利于总结渗流参数的变化规律,避免因开采过程中岩心部分损毁、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干扰实验数据。

    一种多孔结构钛酸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31982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018049.4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结构钛酸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钛源分散于含有氢氧化锂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得到分散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分散液加热反应得到前驱物;S3、将步骤S2得到的前驱物进行分离并干燥;S4、将干燥后的前驱物进行低温退火处理;S5、将步骤S4经过低温退火处理的前驱物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得到多孔结构钛酸锂。本发明方法可制备出线状多孔结构、线状和规则状颗粒共存的多孔结构、规则状颗粒多孔结构中的钛酸锂,是其它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一种制备人造岩心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0761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213756.9

    申请日:2018-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人造岩心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来构建岩心孔隙的初级结构,其表征和描述岩心孔隙的轮廓形状;在初级结构外镀形状限定层,其用于提高初级结构的强度以使其保持稳定的形状;在形成有形状限定层的初级结构外进行固体包埋,形成岩心样品;对岩心样品进行热处理,使初级结构的材料气化并挥发,形成具有内部孔隙微观结构的多孔介质岩心模型;对多孔介质岩心模型执行化学腐蚀工艺,消融掉多孔介质岩心模型内壁上的形状限定层;切割多孔介质岩心模型,获得内部具有孔隙结构的人造岩心。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制备的人造岩心,其内部孔隙结构较为平滑与准确,并且制备材料的要求较低,易于实现。

    原位跟踪表征储层矿物转化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5667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74968.0

    申请日:2018-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2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原位跟踪表征储层矿物转化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原位跟踪表征储层矿物转化的方法,包括:在储层样本上设置标记区域;获取所述标记区域的矿物组成、矿物含量和矿物分布;对所述储层样本热处理;获取热处理后所述标记区域的矿物组成、矿物含量和矿物分布;将所述标记区域热处理前后的矿物组成、矿物含量和矿物分布对比获取差异信息。所述原位跟踪表征储层矿物转化的方法及装置用于研究反推成岩时的地质环境,从而对成岩、胶结、溶蚀、孔隙形成等环节提供更多的信息。

    地质模型确定方法和装置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07413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46911.8

    申请日:2017-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1/0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质模型确定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工区内露头的宏观地质信息和第一微观地质信息;其中,宏观地质信息包括露头剖面的图像信息、露头的地理位置信息、露头的形态信息、砂岩体的形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微观地质信息包括岩石的自然伽马值和物质成分中的至少一种;采集所述工区内露头的岩石样品;对所述岩石样品进行岩相划分;采集所述岩石样品的第二微观地质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微观地质信息包括物性信息和地化信息;基于所述宏观地质信息和所述第一微观地质信息,构建所述工区的初始露头地质模型;将岩相划分结果和所述第二微观地质信息,添加至所述初始露头地质模型,得到所述工区的最终露头地质模型。

    致密储层岩石孔隙孔径分布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2448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510379082.X

    申请日:2015-07-0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致密储层岩石孔隙孔径分布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致密储层岩石样品粉碎成粉末状后进行干燥处理;将干燥后样品注水饱和后进行冷冻处理;使冷冻后样品按照预设的升温曲线升温,并在温度每升至一个预设的温度点时,通过原位的核磁共振采集所述冷冻后样品中不同孔径孔隙内融化出来的液态水的氢核共振信号;根据各温度点下的氢核共振信号计算获得所述致密储层岩石样品的孔隙孔径分布。本申请实施例的致密储层岩石孔隙孔径分布的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广。对于致密储层岩石样品纳米级孔隙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用于纳米CT的矿物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67395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510386036.2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纳米CT的矿物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矿物标准样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待测岩石的矿物组成选取标准矿物颗粒;将选取的至少一种标准矿物颗粒分别加工成矿物样品圆盘;将其中一种矿物样品圆盘焊接于底座上,各矿物样品圆盘之间进行堆叠、焊接,形成的柱状样品即为矿物标准样品。将上述矿物标准样品用于矿物分析时,是利用标准矿物样品与岩石样品的灰度信息进行矿物辨认,使岩石样品中未知矿物颗粒得到识别与标定,进而获得岩石样品中相应矿物组分的三维分布、所占的体积比以及矿物颗粒尺寸分布等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效填补了此类标准样品制备方法的空缺,满足了石油地质领域对微观三维矿物分析的迫切需求。

    一种地质储层的三维成像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234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02829.5

    申请日:2016-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储层的三维成像装置和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垂直设置;圆盘,能朝向或远离第一支撑体移动;第一离子发射器,能朝向或远离待测样品移动;扫描电镜,至少包括:工作台、第二离子发射器和电子发射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将待测样品放置于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上,并根据支撑体互相垂直的特性,利用圆盘和第一离子发射器对待测样品进行切割抛光,得到两个相互垂直且面积较大的待测样品观测面,再利用扫描电镜选区及切片成像,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聚焦离子束切割待测样品时需要较长的时间的缺陷,在提高对地质储层进行三维成像时的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离子源损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