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5036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49922.8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22C23/04 , C22F1/06 , C22C1/02 , E21B33/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塑性可溶解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大塑性可溶解镁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Zn:1~3%,Al:0.1~0.3%,Cu:0.1~0.3%,稀土金属:0.1~1%,余量为Mg,其中稀土金属为Gd和Y中的至少一种。其制备为:铸造制得铸锭,加热至380~420℃,在挤压速度为2~5mm/秒,挤压比不小于16条件下将铸锭加工成棒材,然后在150~200℃条件下加热18~24小时进行热处理,即得大塑性可溶解镁合金。该可溶解镁合金于室温拉伸的延伸率大于25%,在径向和轴向均具有较好的塑性,强度高,且其溶解速率可调控,可应用于油气田压裂改造施工中要求塑性较大的封隔工具或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726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611020341.0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30/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全油色谱研究油藏动用程度及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原油样品,并将取到的原油样品密封保存;步骤2,对原油样品进行原油全烃气相色谱分析;步骤3,通过气相色谱图确定反映原油成分变化规律的不同分子量的标志性组分;步骤4,将标志性组分的色谱峰面积相互对比,得到多种参数,并将这些参数进行筛选,得到反映原油成分变化,表征驱油效果、油藏动用程度的新参数;步骤5,根据新参数,对不同油井的原油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油井的不同位置,确定油藏动用程度,预测剩余油分布。该利用全油色谱研究油藏动用程度及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反映油藏动用程度,适合于表征和预测剩余油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041006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47438.4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分析方法,其包含:确定当前区块内生产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布方式,基于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计算得到当前区块内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以及对应于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多层不对称系数;基于区块内生产井的生产情况以及生产数据,确定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对应的超定系数;基于多层不对称系数以及超定系数,选择最优超定系数,以确定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中数据点的个数,其中,数据点包含预设时间间隔内区块内生产井的生产数据。本发明可以在有限数据点的情况下,全面准确地反映地层信息,也可以真实反应当前地层注采井间的连通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0108736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97717.7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泥页岩方解石脉体研究古地应力状态的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有顺层方解石脉的泥页岩样品;步骤2,进行样品的原始产状定向,即将样品归位到采集之前的产状方向;步骤3,确定方解石脉形态,对含有方解石脉及脉体群的岩石样品中的方解石脉形态进行刻画;步骤4,选择典型应力成因方解石脉;步骤5,确定方解石脉体的空间方向;步骤6,确定方解石脉形成时间;步骤7,确定古地应力方向。该利用泥页岩方解石脉体研究古地应力状态的方法可充分利用沉积盆地广泛发育的与水平应力主导成因的裂缝充填方解石脉体,易于获取样品,可操作性更强,测量结果更为准确,更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40174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237639.6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88 , C09K8/584 , C09K8/60 , C09K8/88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12/08 , C08F218/08 , C08F22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液自分散相渗调节剂,其包含油溶性分散剂与水溶性分散剂,其中油溶性分散剂与水溶性分散剂的体积比为1:9-9:1;其中所述油溶性分散剂,由以下组分构成:基于100重量份的油溶性分散剂计,丙烯酸十八酯20-35份、丙烯酸1-5份、醋酸乙烯酯10-18份、苯乙烯5-12份,马来酸酐二丁酯10-20份,余量为溶剂油;所述水溶性分散剂,由以下组分构成:基于100重量份的水溶性分散剂计,水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5-30份、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5份、无水乙醇5-12份,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还涉及所述乳液自分散相渗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18464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53272.7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模拟层内非均质水驱油渗流的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含单管填砂岩心模型,其包含流入端、填砂岩心管体和采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填砂岩心模型至少为3根,其上均设有多个连接端;所述至少3根单管填砂岩心模型由一根上部单管填砂岩心模型、至少一根中部单管填砂岩心模型和一根下部单管填砂岩心模型组成;其中所述至少3根单管填砂岩心模型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相邻的单管填砂岩心模型之间通过渗流通道连接相对应的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而彼此连通;所述渗流通道上设有压力表。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实验装置的测量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12189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110366905.7
申请日:2011-1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乙烯产物的分离回收方法,主要解决现有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中存在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一套冷冻液系统,利用乙烯脱轻塔塔釜的高品位冷量来冷却乙烯压缩机出口的乙烯物流,利用乙烯压缩机出口的物流热量作为乙烯脱轻塔再沸器的热源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乙醇制乙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141488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10165556.1
申请日:2013-05-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IPC: E21B4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C29甾烷异构化参数表征油气运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烃源岩和原油热演化建立基准曲线;步骤2,对油样进行色谱-质谱分析测试;以及步骤3,计算该油样的C29甾烷异构化参数,通过该C29甾烷异构化参数表征油气运移方式,示踪油气运移路径,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本发明通过计算地下储层原油的C29甾烷异构化参数并分析它们的变化趋势,有效地追溯油气运移过程,包括运移路径、动力条件、运移距离等,从而可以细化油气成藏研究,对明确油气运移机制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66448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25031.5
申请日:2012-09-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C07C15/073 , C07C2/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苯与乙烯气相烃化制乙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文献中多段绝热固定床反应器中两相邻催化剂床层间距均一造成段间物料混合不均匀、从而影响催化剂反应选择性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苯与乙烯气相烃化制乙苯的反应中采用反应器中从上到下相邻两个催化剂床层之间的间距逐步增加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苯与乙烯气相烷基化制乙苯的工业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54463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21984.3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IPC: C08G65/00 , C07C43/215 , C07C41/16 , C08F290/06 , C09K8/5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其具有如下结构式:其中,式1中,所述m为6~14,n为8~14。本发明所述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能够与丙烯酰胺发生聚合反应,制备得到的聚合产物受外界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抗盐性,可以有效的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