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124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14441.9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大规模储能电站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以云服务平台、边缘计算平台、多储能电站以及主备用网络为结构特征的大规模储能电站管控架构;基于所述大规模储能电站管控架构建立大规模储能电站资源分配模型,对所述资源分配模型进行处理和训练;根据所述处理和训练后的资源分配模型,在线执行资源协同分配,实现大规模储能电站协同管控。本方法可以满足异构数据的差异化服务质量需求,实现系统开销最小,可以确保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实时协同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15902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17034.0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输入储能电池运行数据至储能电池故障预测模型中,对各电池模块中电池单体的电压、温度、内阻的不一致性进行实时预测与故障预警;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各电池模块中电池单体安全阈值的综合指标值;按照预设的序列对各电池模块中电池单体的安全阈值的综合指标值和预设的安全综合阈值进行对比和检测进而得到异常检测结果;对预测结果中的异常数据进行紧急度评估,生成评估分数;通过所述评估分数将所述异常检测结果划分不同故障等级,并对出现故障的模块电池单体进行具体电池单体定位。该方法对故障电池的尽早发现尽早定位,延长储能系统使用寿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4218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13220.5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1R31/385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状态及一致性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测试获得关键因子集合X;将关键因子集合X输入预先建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模型,获得待测电池组的电池健康状态SOH;根据第i个关键因子的测量值Xi计算第i个关键因子的变异系数和第i个关键因子的权重ρi;根据第i个关键因子的变异系数计算得到第i个关键因子的得分Ai;第i个关键因子的得分Ai与各自的权重ρi相乘后求总和,得出待测电池组一致性评价得分Aall;输出所述待测电池组的电池健康状态SOH和待测电池组一致性评价得分Aall。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评价方法准确性和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7612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714456.5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边端协同的风储电站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边缘计算平台、风电机组、电池储能系统和通信网络构建边端协同的风储电站能量管理架构;基于所述风储电站能量管理架构建立风储电站能量管理模型,对所述风储电站能量管理模型进行处理和训练;根据所述处理和训练后的风储电站能量管理模型,在线进行功率管理,优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本方法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自适应学习能量管理策略,能够适应风储电站的复杂动态变化,满足异构数据的规模化实时处理,在线优化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87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754819.1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网型风储荷发电系统及控制调试方法包括:具有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支路、储能支路、有功负荷和断路器;风力发电支路和断路器串联后与储能支路和有功负荷并联,然后接入高压母线。本发明首先控制断路器断开,储能支路投入、并将有功负荷中一部分投入;控制断路器闭合,风力发电机开始工作;以储能支路输出端无功功率为指令控制所述储能支路的输出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定子电压与风机外部电压开始同步,并达到预设并网条件;风力发电机按给定功率爬坡输出有功功率,在风机有功爬坡过程中,逐步投入有功负荷。本发明通过控制风机、储能的功率,当组网过程中启动感性负荷不足时,可以避免长电缆引起的过电压问题,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55822.5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电压源型储能的离网型风储荷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储能系统、箱式变压器T1、电缆、箱式变压器T2、负荷P和高压母线;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通过箱式变压器T1和电缆连接高压母线;储能系统通过箱式变压器T2连接高压母线;负荷P连接高压母线。本发明系统结构布置简单,成本和控制难度低;本发明系统可以在无大电网支撑的情况下独立运行,为其周边供电,对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35862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3724.2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储能变流器产品筛选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多个储能变流器进行产品性能试验获得多个储能变流器的多个技术指标作为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每个技术指标的试验分值数据;根据所述试验分值数据代入预设储能变流器产品性能计算模型,获得储能变流器产品性能得分;根据多个储能变流器产品性能得分进行储能变流器的筛选。本发明方法能够在众多的储能变流器中选出能够满足特定需求且综合性能较好的储能变流器产品,以满足特定场景或者环境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028915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10462841.7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F38/14 , H01F27/28 , H02J50/10 , B60L5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多层磁路耦合机构,包括:原边能量发射部分和副边能量拾取部分;原边能量发射部分分为四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层为磁芯层,第二层为方形线圈层,第三层为DD结构线圈层,第四层为与第三层DD线圈正交的DD线圈层,四层结构为中心对齐放置,两层DD结构线圈层与一层方形线圈层的外轮廓尺寸相同,且四层结构都互相平行放置;原边能量发射部分的线圈的磁芯层面积与线圈外轮廓相同,第三层与第四层的DD结构线圈层的线圈匝数相同,原边能量发射部分的线圈的连接方式为串联连接;副边能量拾取部分为方形环路线圈,方形环路线圈与磁芯平铺。提高磁路机构的耦合系数和偏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7921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68525.0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7
Abstract: 一种计算电池在不同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SOC的方法及系统和装置,该方法步骤为:测量电池在当前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实际可用容量、电池电流和库伦效率,并以电池在标称状态下可用容量计算电池在不同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可用容量损失标幺值;利用得到的电池在不同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可用容量损失标幺值,将上一状态的电池SOC折算,结合当前状态下的实际可用容量、电池电流和库伦效率计算的荷电状态,得到当前状态下的电池SOC。该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该装置包括测量单元和折算单元。本发明考虑温度对电池容量和库伦效率的影响,采用可用容量损失标幺值,将电池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SOC进行折算,提高了SOC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1413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50202.1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双极性脉冲充放电的锂电池均衡方法及其实施系统,所述均衡方法包括步骤:将双极性脉冲采用不同占空比的正脉冲和负脉冲组成;通过正脉冲对电池恒流充电,通过负脉冲对电池恒流放电;由于双极性脉冲的每个正、负脉冲的周期、幅值和占空比在不同的脉冲周期内不同,根据实际需求对该占空比进行调整,以实现去极化;其减少极化的影响,使电池更接近真实的状态,可以更好的实现电池的均衡;减少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的影响,可实现电池的有效均衡,使得电池容量可最大化利用;其在完成电池均衡的同时能有效的减少极化对电池的影响,延长电池的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