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36895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269378.3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1N21/35
Abstract: 一种稻米新陈度近红外光谱分析快速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定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的建立;(2)定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预处理;(3)提取定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特征信息;(4)定标模型建立;(5)定标模型验证;(6)待测样品分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经预处理,提取特征信息输入定标模型,即可计算得到稻米样品的新陈度。本发明具有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分析成本低、且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等优点,可为稻米分类、分库贮藏、控制稻米及加工制品品质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9874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92026.7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桐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侵染等过程。本发明先以油桐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以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以pBI121为载体进行了遗传转化体系探索,成功建立了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且阳性苗植株转化率达22.86%,进而以FAD2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RNAi载体;并对已构建的载体进行验证。最终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转化效率稳定,阳性植株转化率高达7.84%。本发明在油桐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油桐基因功能的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57233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286616.0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取红汁乳菇多糖类化合物的方法,涉及活性物质提取领域。该方法:将红汁乳菇子实体依次进行冻干、粉碎、脱脂、水提取、除蛋白、醇沉和树脂吸附得到红汁乳菇精多糖混合物;向红汁乳菇精多糖混合物内逐滴加入无水乙醇进行醇沉纯化,并逐步收集沉淀物,得到红汁乳菇多糖‑10/40/60/80活性成分;将所述红汁乳菇多糖‑10/40/60/80活性成分分别进行液相色谱制备,然后透析、后处理得到红汁乳菇多糖LHP‑1、红汁乳菇多糖LHP‑2、红汁乳菇多糖LHP‑3、红汁乳菇多糖LHP‑4、红汁乳菇多糖LHP‑5。本申请提供的提取红汁乳菇多糖类化合物的方法,首次从红汁乳菇子实体中提取得到5种多糖类化合物。
-
-
-
公开(公告)号:CN102749516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230446.4
申请日:2012-07-04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测绘的方法,其主要贡献在于1)从食品中微生物生长规律出发,提出了用测绘微生物生长曲线来进行微生物分析的新方法,是对传统分析方法的技术创新;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压电体声波传感器可将微生物生长信息转化为可测的频率信息,从而为设计快速、高效的新型测绘装置提供了设计原理。3)在新的检测方法和设计原理的指导下设计制作出食品中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测绘装置。本发明所构建的装置可实现食品中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实时、自动测绘,依据所获得的生长曲线可进行食品中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如食品加工方法、食品货架期、微生物抑菌性研究等等,由于该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特点,有望在食品加工、储存以及经营中的微生物相关研究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723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10230447.9
申请日:2012-07-04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挥发性物组的潲水油鉴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子导线阵列探针的设计;2)分子导线压电传感装置的构建;3)已知样本的分析;4)特征判别信息的提取;5)待测样本的鉴别,通过将输出的特征值与已知样品集特征值进行比较,实现潲水油的快速鉴别。本发明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操作便利、造价便宜等优点,可为执法部门及检验机构在油品经营的质量抽检中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234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810143512.8
申请日:2008-11-07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缬草环烯醚萜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缬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处理:将缬草外植体接种在含相应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15~30天继代一次,选出环烯醚萜高的缬草愈伤组织;(2)细胞悬浮培养:将缬草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逐步扩大培养,将经过扩大培养的缬草细胞接种于生物反应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规模化缬草细胞悬浮培养,收获缬草细胞;(3)对收获缬草细胞进行提取分离得到环烯醚萜,本发明解决了缬草环烯醚萜生产的原料匮乏的问题,并且产品纯度高,工艺过程容易控制,成本相对较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