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环境下轨道车辆部件异物高速冲击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3558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97640.4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部件高速冲击物冲击实验领域,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下轨道车辆部件异物高速冲击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快速冷却环境箱,包括:底部可旋转的箱体,箱体的一个侧面为可开闭的冲击物入射门,冲击物入射门上设有可调位置滑行机构,所述可调位置滑行机构的左右侧连接有可拉伸部,可调位置滑行机构上设有一次性低强度密封隔热膜,箱体的其他侧面的内壁上铺设有液氮冷凝管及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箱体内壁上设有待测试件固定安装夹具;箱体内壁上安装有高速摄像机;进行实验时在待测试件内部预埋有待测试件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连接有应变采集系统;还包括高压空气炮系统。上述环境箱能快速实现预设低温环境且能多角度冲击试验。

    一种磨矿分级过程的NMPC-PI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3361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231605.6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矿分级过程的NMPC‑PI控制方法和系统,通过确定磨矿分级过程控制的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建立磨矿分级过程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对模型中的未知状态进行估计,获得状态变量估计值,从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中提取NMPC控制器的预测模型,并将状态变量估计值作为NMPC控制器进行预测的初始条件,结合优化性能指标对被控变量进行优化控制,以及在控制回路中加入PI控制,利用NMPC与PI的线性切换组合控制泵池补加水将泵池液位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解决了现有磨矿分级过程控制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能对泵池液位进行精准控制,同时减少了算法计算量,且本发明可保证生产安全,减少能耗,提高磨矿产量、稳定产品细度。

    蜂窝结构几何规整度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83239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388353.9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结构几何规整度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图像、图像处理、顶点提取、重构胞元、质量评估;步骤“图像处理”和“顶点提取”之间设置步骤“二值化”,“二值化”是将图像中背景的像素值置为0,将图像中蜂窝骨架的像素值置为1,形成二值化图;步骤“质量评估”是以胞元重构图为基础,计算出所有胞元的角偏差值及其平均值、线偏差值及其平均值,再较判定是否合格。所述系统包括检测台、数码相机和计算机;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电连接;数码相机至少为一台,其分辨率不低于1080P,配置远心镜头,其安装方式为固定式或/和移动式。本发明的方法及其系统具有科学合理,简单易行,检测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半自磨入磨矿石块度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39659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37271.8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自磨入磨矿石块度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为:采集矿石图像并对图像中的矿石进行含泥量检测;对得到的图像进行矿石边缘线增强预处理;基于矿石含泥量,使用可变结构元对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对得到的图像进行两次分水岭分割,依次提取图像中不同块度范围的矿石子区域,计算每个矿石子区域对应块度范围的矿石占比;通过对若干已知各块度范围矿石占比的图像样本,按照上述步骤计算图像样本中各块度范围矿石的占比,建立数据矫正模型;对于块度待检测的矿石,计算各块度范围矿石的占比,并利用数据矫正模型进行矫正,实时得到各块度范围内矫正后的占比。本发明可提高矿石块度检测的准确度。

    面向锌溶液痕量离子浓度检测的掩蔽测试体系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31487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0830599.X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锌溶液痕量离子浓度检测的掩蔽测试体系优化方法,基于两个约束条件构建掩蔽优化测试体系的单目标。其操作为:先计算理论EDTA用量;然后根据理论EDTA用量选定范围;然后研究EDTA用量、显色剂亚硝基R盐用量、测量体系的pH值对吸收光谱质量的影响;定义两个该体系下的优化约束条件:EDTA用量转折临界点和R盐无噪声波长范围,并建立拟合函数;然后将建立的拟合函数,整合成单目标多变量的优化测试体系模型;求解;得到优化参数,本发明得到的测试体系具有宽线性度、低检测限、选择性好和高灵敏度,不需要对锌电解液进行预分离,易实现自动化,适合用于高浓度比背景下痕量离子浓度检测的掩蔽剂的用量优化。

    面向锌溶液痕量离子浓度检测的掩蔽测试体系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3148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830599.X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锌溶液痕量离子浓度检测的掩蔽测试体系优化方法,基于两个约束条件构建掩蔽优化测试体系的单目标。其操作为:先计算理论EDTA用量;然后根据理论EDTA用量选定范围;然后研究EDTA用量、显色剂亚硝基R盐用量、测量体系的pH值对吸收光谱质量的影响;定义两个该体系下的优化约束条件:EDTA用量转折临界点和R盐无噪声波长范围,并建立拟合函数;然后将建立的拟合函数,整合成单目标多变量的优化测试体系模型;求解;得到优化参数,本发明得到的测试体系具有宽线性度、低检测限、选择性好和高灵敏度,不需要对锌电解液进行预分离,易实现自动化,适合用于高浓度比背景下痕量离子浓度检测的掩蔽剂的用量优化。

    摩擦隔震支座以及隔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693416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199583.4

    申请日:2017-03-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熊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擦隔震支座以及隔震系统,摩擦隔震支座具有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上部部件具有平台部和与平台部连接且位于平台部下方的多棱锥形的滑动凸部,滑动凸部的外表面为多棱锥形的滑动凸面。下部部件具有多棱锥形的滑动凹部,滑动凹部的内壁为与滑动凸面配合的多棱锥形的滑动凹面。滑动凸面能够完全覆盖滑动凹面,形成在滑动凸面以及滑动凹面上的棱和角均被进行了圆滑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摩擦隔震支座以及隔震系统,滑动凸面与滑动凹面处于全接触状态,不暴露在空气中,从而避免了滑动凸面和滑动凹面生锈、或者有其他污染物进入的问题出现,避免影响摩擦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的问题,还能延长摩擦隔震支座的使用寿命。

    一种具有变频特性的隔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285064U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20875514.6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熊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变频特性的隔震系统,包括多个摩擦隔震支座和多个十字架防提离装置,多个所述摩擦隔震支座和多个所述十字架防提离装置均设置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的底板与建筑物基础的顶面之间,所述十字架防提离装置包括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均为“U”形钢梁,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扣合连接,形成十字架的形状,第一钢梁的两个竖杆与第二钢梁的横梁之间均设置有非线性弹簧,第二钢梁的两个竖杆与第一钢梁的横梁之间均设置非线性弹簧。本实用新型具有变频特性,其在近场地震下不会发生类共振效应,第一平板的下表面能够完全覆盖第二平板的上表面,有效延长摩擦隔震支座的使用寿命;防止长细高的建筑物倾倒。

    平移式弹簧摩擦隔震支座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93395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422138.X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熊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移式弹簧摩擦隔震支座,具有上部部件和与上部部件配合的下部部件。上部部件具有平台部和与平台部连接且位于平台部下方的上部滑动部,上部滑动部的下表面形成为上部滑动平面。下部部件具有底座和与底座连接且位于底座上方的围壁,在底座的被围壁包围的上表面形成有与上部滑动平面接触的下部滑动平面。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配合时,上部滑动部位于围壁包围的空间中,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位于围壁的外围。本实用新型的平移式弹簧摩擦隔震支座上滑动面为平面且增加自复位装置的设置,提高了平移式弹簧摩擦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摩擦隔震支座及隔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414520U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20875511.2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熊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擦隔震支座以及隔震系统,摩擦隔震支座包括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上部部件的下部为多棱锥形状的滑动凸部,滑动凸部的外表面为多棱锥形的滑动凸面,上部部件的上部设置有万向铰链;下部部件的上部为呈倒置多棱锥形状的滑动凹部;滑动凸面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滑动凹面。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凸面能够完全覆盖滑动凹面,且上部部件设置万向铰链,其能适应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的扭转和摇摆反应,有效延长摩擦隔震支座的使用寿命;摩擦隔震支座避免了共振问题,不会出现滑块脱落的情况,同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提供足够的竖向荷载;防止长细高的建筑物倾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