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成气制备二碳含氧化合物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184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210065966.4

    申请日:2012-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合成气制备乙醇、乙醛、乙酸等二碳含氧化物的催化剂,其组成为Rh-M1-M2-M3/载体,式中Rh为主催化剂,负载量为载体重量的0.01~5%;M1、M2、M3为催化剂助剂,M1为Co、Ni、Ru或Ir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M1为载体重量的0.01~10%;M2为V、Zr、Nb或Mo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M2为载体重量的0.01~10%;M3为La、Ce、Pr、Nd或Sm等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M3为载体重量的0.01~5%;载体可以为分子筛、酸性氧化物(SiO2、Al2O3)、强亲氧性金属氧化物或碱性金属氧化物。催化剂Rh负载量较低、催化效率较高,可利用天然气、焦炉煤气以及石油、重油、煤炭或生物质、工业废气等制成的合成气,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CO加氢反应,高选择性地合成二碳含氧化物。

    一种减小末采煤柱的预充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271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937925.9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末采煤柱的预充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采煤工作面停采线的位置,即确定大巷或上、下山保护煤柱的最小宽度L:这里第一步应该确定煤柱与充填体强度的共同承载作用,能够平衡覆岩重量;第二步,预掘充填通道;第三步,根据第一步、第二步确定的参数,封堵预掘充填通道的一端,在另一端灌浆充填;第四步,工作面回采至充填位置后停止前进,开始进行设备回撤。本发明可解决大巷或上、下山保护煤柱宽度过大的问题,通过布置预充填体墙,进而达到减小大巷或上、下山保护煤柱宽度的目的,提高煤炭资源回收量,同时充填体墙抗压强度大于煤体抗压强度,能保证大巷或上、下山安全使用。

    一种减小末采煤柱的预充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271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37925.9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末采煤柱的预充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采煤工作面停采线的位置,即确定大巷或上(下)山保护煤柱的最小宽度L:这里第一步应该确定煤柱与充填体强度的共同承载作用,能够平衡覆岩重量即可;第二步,预掘充填通道;第三步,根据第一步、第二步确定的参数,封堵预掘充填通道的一端,在另一端灌浆充填;第四步,工作面回采至充填位置后停止前进,开始进行设备回撤。本发明可解决大巷或上(下)山保护煤柱宽度过大的问题,通过布置预充填体墙,进而达到减小大巷或上(下)山保护煤柱宽度的目的,提高煤炭资源回收量,同时充填体墙抗压强度大于煤体抗压强度,能保证大巷或上(下)山安全使用。

    一种三头微波辅助破岩液压破碎锤

    公开(公告)号:CN11285514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10969.1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头微波辅助破岩液压破碎锤,属于煤矿井下硬岩巷道开拓作业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机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煤矿硬岩巷道机械破岩困难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三个液压破碎锤、三个微波辅助破岩装置和一个壳体;液压破碎锤包括钎杆、活塞和液压缸,用于机械破岩;微波辅助破岩装置包括波导管、微波发射装置、微波发射头和冷却液,用于微波加热岩体;壳体,用于保护液压破碎锤和微波辅助破岩装置;第一液压破碎锤的右侧通过螺栓安装第一微波辅助破岩装置,第一微波辅助破岩装置右侧通过螺栓安装第二液压破碎锤,第二液压破碎锤右侧通过螺栓安装第二微波辅助破岩装置,第二微波辅助破岩装置右侧通过螺栓安装第三液压破碎锤,第三液压破碎锤右侧通过螺栓安装第三微波辅助破岩装置,壳体包裹液压破碎锤和微波辅助破岩装置。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三头微波辅助破岩液压破碎锤,利用能够使岩体形成温度梯度的微波破岩原理和三点同步冲击的应力波叠加原理,显著降低岩石的抗压强度,大大提高破碎锤的破岩效率,同时极大的减少钎杆的磨损,从而实现硬岩f>10破岩。

    一种圆柱形岩石试件侧面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5732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52020.X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形岩石试件侧面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底座、稳固支柱、夹持柱和打磨棒,所述底座内设置电动机和限位伸缩杆,所述稳固支柱支撑固定整个装置,所述夹持柱固定于底座之间,用于稳固夹紧岩石试件,所述打磨棒环绕夹持柱均匀安设,用于打磨岩石试件侧面,所述打磨方法包括夹持岩石试件、安装打磨棒、调整岩石试件位置、打磨岩石试件、摘取岩石试件,本发明所述圆柱形岩石试件侧面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不易损伤岩石试件,实用高效且制取成功率高,能一次性打磨制取直径尺寸精准、表面光滑的岩石试件,这为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奠定基础,对预防和控制矿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动态冲击加载的同步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6479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401328.X

    申请日:2020-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冲击加载的同步实验系统及方法,包括高速摄影相机,数据处理中心,超动态应变仪,数据采集器,白色光源,光弹性光路、焦散线光路,信号线,信号分线器,滤波片等;该系统综合了三种实验系统方法的优点,利用动态光弹性实验方法结合焦散线实验方法及应变片电测系统同步分析岩石断裂行为,对研究岩石类材料动态断裂过程提供了新的实施方案,得到的图片数据为分析断裂行为带来的更多的对比验证,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一种预裂缝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施工方法及钻孔机具

    公开(公告)号:CN109958421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0206420.8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裂缝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施工方法及钻孔机具。该方法在煤柱上方顶板沿一定间隔施工钻孔,采用钻孔机具沿轴向按一定间隔施工预裂缝;插入封隔器与预开口橡胶膜,使预裂缝位于封隔段内且预开口与预裂缝对齐,再向封隔段内注水,手动泵加压封隔器,观察封隔段内压力是否下降或有水流出;连接高压水泵压裂,完成预制裂缝定向水力压裂切顶卸压作业。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控制巷道变形,提高资源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解决了传统爆破技术引发的地下二次污染、安全性差、高成本的问题。

    炼焦煤尾煤制备清洁燃料新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3131443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110374284.7

    申请日:2011-11-23

    Abstract: 炼焦煤尾煤(煤泥)制备清洁燃料新技术,其特征在于将炼焦煤尾煤(煤泥)由输送装置送入具有锁气功能的给料装置,之后进入外热式热解装置中进行催化热解。热解装置由三层组成,外层为隔热保温层、中间为热解反应室、内层为燃烧室。催化剂由设置于输送带之上的添加器按比例加入到尾煤(煤泥)中。热解产物冷凝分离后得到的热解气体引入燃烧室燃烧。冷凝分离得到的热解液体经过油水分离回收热解油,并精馏出轻质组分与重质组分。轻质组分加工制备浮选用油,重质组分经过乳化制成乳化油,同样进入燃烧室燃烧。热解形成的固体产物经过底部的排料口排入熄焦器回收热解焦。实施炼焦煤催化热解,工艺过程简单、便于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矿井全局巷道风阻的二次规划校正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8570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55516.8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矿井通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矿井全局巷道风阻的二次规划校正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预先确定的通风网络中每条分支巷道的巷道摩擦风阻,建立通风网络的二次规划不等式约束;根据每条分支巷道的巷道分支风量,基于回路风压守恒定律,建立通风回路的二次规划等式约束;确定每条分支巷道中巷道风阻的影响因素权重,建立分支巷道的巷道风阻校正量的权重矩阵;根据通风网络的二次规划不等式约束、通风回路的二次规划等式约束和分支巷道的巷道风阻校正量的权重矩阵,基于光滑牛顿法,计算每条分支巷道的巷道风阻校正量;对每个分支巷道的巷道风阻校正量与分支巷道对应的原始风阻求和,得到分支巷道的巷道校正风阻。

    基于移动坐标的掘进巷道围岩温度场和散热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485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126698.5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坐标的掘进巷道围岩温度场和散热量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将掘进巷道在固定坐标下的围岩温度场简化为轴对称无内热源导热的物理模型,确定在固定坐标下围岩温度场的边界条件,并基于预设的坐标变换模型,将固定坐标下的围岩温度场转化为移动坐标下的温度预测模型,以得到掘进巷道在移动坐标下的围岩温度场,进而,确定掘进巷道的围岩壁面温度及围岩壁面热流密度;最后,基于牛顿冷却定律,根据掘进巷道的围岩壁面温度及围岩壁面热流密度,确定掘进巷道的围岩散热量。籍以,有效减小了围岩散热强度变化对围岩散热量计算造成的误差,提高了掘进巷道围岩温度场和散热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