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7780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98903.2
申请日:2015-03-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污水分时取样与透水系数测试为一体的多功能联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装置A,它主要由供水通道、圆筒溢流口、水圆筒、溢流水槽、水槽溢流口、试样支架、试样、刻度表、污水取样管、高精度流量计、电子温度计和工作台等组成。第二部分为装置B,它主要由工作水桶、排水桶、螺旋桨、水泵、电源开关、水泵电控、螺旋桨电控、导杆旋转驱动器和工作台等组成。装置A和装置B之间用一根给水导管和两根排水导管连接,形成一个多功能联动装置。本发明可模拟真实环境中透水路面遭遇污水渗透的情况,在不同时刻取得经过试样过滤后污水的样品,同时测出试样的透水系数,水源循环利用,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674765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03033.3
申请日:2015-03-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E02B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5/02
Abstract: 一种内嵌陶粒的自锁生态混凝土沟渠护坡,涉及农田周边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技术和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延着沟渠长度方向,于沟渠基体表面铺设至少一组混凝土材料,每组混凝土材料由若干混凝土砌块相互拼装组成,每一混凝土砌块上设置贯通混凝土砌块厚度方向的孔洞,孔洞朝向河水的截面积小于朝向沟渠基体的截面积,在孔洞内设置硬质网眼篮,在网眼篮内填充陶粒。本发明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便于沟渠基体内的土壤和沟渠中生物交换,为植物、微生物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小环境,加快生态修复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68183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95125.1
申请日:2015-03-0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7B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7B1/28
Abstract: 用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属于建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由底座和箱体组成,底座是由中轴通过轴承与支座连接安装构成;箱体由底部框架、侧板、挡板和底板筛网组合安装构成。该装置在设计上采用跷跷板的工作原理,箱体底部框架的中部与中轴固定连接后,箱体能够相对于底座作往复摆动,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装置占地体积小,操作简便,易于维护,该装置不但不需要其他机械设备配合使用,而且在节约大量用水的同时还提高了砂石的清洗效率,关键还在于操作过程中能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功能,满足了建筑材料实验室的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55692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34263.2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镍渣粉和粉煤灰复掺制备混凝土的方法,该方法将镍渣粉和粉煤灰复掺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使用,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起到超叠加效应,与单掺镍渣粉混凝土相比,复掺中镍渣粉和粉煤灰取代水泥总质量最大可达25%,其掺合料成本较水泥低,但却能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高效减水剂的掺入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同时,能进一步节约水的用量;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36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812031.7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入工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再生骨料透水陶粒混凝土及制备,其特征是以再生粗骨料和陶粒为混凝土的粗骨料,掺入适量经过预处理的工业废料、农业剩余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工农业固体废弃物作为掺合料,利用水泥、水、高效减水剂和增强料配制胶结料,通过预设的搅拌工艺和制备方法进行拌合,生产出一种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和耐久性能俱佳的生态混凝土,该混凝土废弃物利用率高达80%左右,绿色环保,可以就地取材,经济效益显著,陶粒孔隙较小,能够持续稳定处理污水,因此该混凝土一般用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除此之外,由于其轻质高强,透水性好,也可用于人行道和停车场等透水路面工程,以及生态河道护坡和屋顶景观种植等绿化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403064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88567.3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粗骨料用量占71.77%~73.16%,水泥用量占18.88%~19.04%,水用量占6.58%~8.14%,硅灰用量占1.21%~1.22%。其中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均须符合Ⅱ类用石标准,再生骨料掺量可根据实际性能指标自定。水泥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灰的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6%。制备方法:搅拌、振捣成型、抹平。采用体积法设计配合比,按照预定的制备流程制备混凝土。这种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一方面可以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生利用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补给地下水,收集、净化以及重复利用水资源,缓解“热岛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364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97751.4
申请日:2023-11-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D06M11/79 , D06M11/46 , D06M13/238 , D06M15/00 , D06M1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纤维改性方法,目的是要解决植物纤维表面官能团单一、基体分散性差、以及经物理化学改性后植物纤维微结构破坏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该方法全程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采用偶联剂和化学接枝方法,将纳米级颗粒和天然领苯二酚官能团接枝到植物纤维表面,最终形成改性植物纤维。因此,整个改性过程具有绿色环保、无毒、反应时间短,成本低和耗能低的特点。同时,改性后的植物纤维力学性能没有发生显著降低且纤维结构完整。因此,本发明中提供的改性植物纤维可以在有机或无机聚合物中发挥更好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并有利于与基体材料形成稳固的界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88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48861.0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中不同密度等级纤维分散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制备的纤维混凝土试样进行随机取样,得到纤维混凝土试块;然后将纤维混凝土试块搅拌分散,并放入多层筛中进行冲洗过筛;根据试样中纤维的密度,将每层筛上的余量分别倒入相应浓度的盐溶液中,然后将上层盐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纤维并进行冲洗,对冲洗后的纤维进行烘干称重,并计算纤维分散性能系数。将混凝土试样逐级梯度过筛可以将不同粒径的材料区分开,不至筛孔堵塞,导致纤维无法与基体分离。由于表面涂有浸润剂的纤维密度较小,在盐溶液中上浮,而砂和石子等沉于溶液底部,进一步实现纤维与混凝土中其他物质分离,可以将纤维最大程度的从新拌混凝土中取出。
-
公开(公告)号:CN10831830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0052651.3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一种用于混凝土中合成粗纤维的拉伸测试制作方法,涉及用于混凝土的纤维的测试领域,将合成粗纤维的两端挤压成扁平状,然后通过固定胶将合成粗纤维两端分别粘合在表面打毛的固定板之间;拉伸测试时,所述拉伸测试仪的夹具的前端位置与合成粗纤维挤压成扁平状的部分的内端头相一致,所述合成粗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拉伸测试仪的夹具的横向相互垂直。本发明有利于控制粗纤维在拉伸环节中的滑移现象,并且在粘合粗纤维过程中,减小了试验的操作难度,加快了试验的进程,使得试验方便、易操作,试验的最终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8896379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810254116.6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混凝土切口梁试件切口的装置,包括用于形成切口的钢板、固定板、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端与固定板固接;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板相连的端面与安装板下端面垂直;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贯穿安装板的上下端面;所述钢板设置在第一滑动槽内,可在第一滑动槽内相对滑动以调整钢板与固定板的相对距离,且可在第一滑动槽内上下滑动;所述安装板另一端的侧端面还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第一滑动槽连通;所述钢板上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与钢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钢板的第二滑动槽的通过固定机构与安装板上的安装槽实现固定;本发明的装置可与各种试件模具组合,提高了试验的效率以及切口几何形状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