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36442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10012285.0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模板法制备多孔氧化铝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材料的制备过程采用植物叶片为生物模板,用氧化铝复制植物叶片大孔管状结构,获得具有大孔纤维管状结构的生物形态氧化铝,利用原位生长技术,在生物形态氧化铝大孔道内原位生长LDHs纳米片,得到的多孔LDHs/氧化铝复合材料,500~800℃焙烧后制得多孔氧化铝复合材料。LDHs纳米片生长在形态氧化铝的大孔管道内,能显著增加形态氧化铝的比表面积,使其孔结构呈现多样性,该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吸附和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552988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461301.X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分级结构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由二价金属盐与纤维态氧化铝原位反应而成,材料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所述的一级结构为纤维态氧化铝结构,二级结构为片状层状双氢氧化物基LDHs结构,该纤维分级结构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基复合材料对吸附、催化和光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2536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0715.0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9K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壳型红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以红外吸收材料二氧化硅为内核,将Ni-In层状双氢氧化物剥离纳米片和生物大分子通过层层自组装形成壳层,包覆在二氧化硅表面而成,壳层具有Ni-In层状双氢氧化物剥离纳米片与生物大分子有序交替组装的层结构,层数为2~30,Ni-In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板金属离子Ni2+与In3+的摩尔比为2:1~4:1,生物大分子为胶原、DNA、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的一种。25℃下8~14μm波段,该材料的红外发射率为0.200~0.500。
-
公开(公告)号:CN11523194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546137.1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38/06 , C04B35/453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先制备低温陶瓷浆料;然后将多孔聚氨酯模板浸没于低温陶瓷浆料中,挂浆后干燥得到多孔陶瓷前驱体;最后将多孔陶瓷前驱体依次在300~400℃和650~700℃下分步烧结而成;其中,低温陶瓷浆料通过将混合充分后的硼源、锌源、硅源和助熔剂分散在含表面活性剂的溶剂中而得到。本发明方法基于有机泡沫浸渍法,通过往陶瓷材料中加入低熔点的反应物料形成低共熔体系,能够有效降低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并且得到的复合材料孔隙率低、致密度高,从而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本发明方法在低于700℃的温度下即可烧结出具有致密化程度高,机械性能好的低温多孔陶瓷材料,有效解决了传统陶瓷材料高温烧结的能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319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546137.1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38/06 , C04B35/453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先制备低温陶瓷浆料;然后将多孔聚氨酯模板浸没于低温陶瓷浆料中,挂浆后干燥得到多孔陶瓷前驱体;最后将多孔陶瓷前驱体依次在300~400℃和650~700℃下分步烧结而成;其中,低温陶瓷浆料通过将混合充分后的硼源、锌源、硅源和助熔剂分散在含表面活性剂的溶剂中而得到。本发明方法基于有机泡沫浸渍法,通过往陶瓷材料中加入低熔点的反应物料形成低共熔体系,能够有效降低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并且得到的复合材料孔隙率低、致密度高,从而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本发明方法在低于700℃的温度下即可烧结出具有致密化程度高,机械性能好的低温多孔陶瓷材料,有效解决了传统陶瓷材料高温烧结的能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1265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592584.4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发明公开一种交联三维碳纳米复合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胺类化合物与羧化氧化石墨烯(GO‑COOH)、酸化碳纳米管(o‑CNTs)的亲核反应,制得共价交联的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相比碳纳米材料间的氢键和Π‑Π键叠加作用,本发明通过共价键作用制得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有助于碳纳米材料间结合力的增大。将制得的三维复合碳纳米材料作为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填料,其在TPU基体中分散性明显提高,填料与TPU基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TPU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独特的力学和热稳定性能,TPU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分解温度分别最高达到63MPa、1700%、426℃。这有利于TPU在国防、油田、矿山等各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632396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1263350.6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管控的旋转蒸发仪输气装置,包括防护罩、连接管以及导向管,所述连接管外围一端螺纹套接有阀体,所述阀体内壁一端螺纹插接有传输管;本发明通过将两个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并套接在加热水浴锅外围实施紧固,从而使得研究工作者得以通过安装座内的滑块通过轴承带动四个螺纹杆实施滑动,进而使得防护罩得以有效的通过调节紧固件的松弛度和转盘的旋转驱动实现防护罩在加热水浴锅外围的高度位置以及水平位置,进而使得加热水浴锅内不同容积的旋转瓶得以有效的实施防护且能够对旋转状态下的旋转瓶的周围的旋液实施限位防护从而起到保护周围环境提升研究工作者的操作安全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45643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811208527.8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18/10 , C08F220/18 , C08F220/30 , C08F220/2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螺旋共聚物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导电材料由甲基丙烯酸三苯甲酯类单体与(S)或(R)‑烯基丙氨酸酯类单体自由基共聚得到,甲基丙烯酸三苯甲酯类单体由甲基丙烯酸和三苯基氯甲烷反应制得,(S)或(R)‑烯基丙氨酸酯类单体是由(S)或(R)‑2‑氨基丙酸烯酯与1,4‑双(2‑噻吩基)‑1,4‑丁二酮反应制得,该导电材料的结构通式为:聚合度m为10~5000,聚合度n为10~5000;其中,R1为:中的一种;R2为:p为1~5。该导电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为90~130℃、热分解温度为300~450℃、比旋光度绝对值为5~70°(25℃)、电导率为10‑5~10‑1S·cm‑1(25℃)。
-
公开(公告)号:CN10946770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208220.8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G77/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基螺旋聚硅烷红外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L或D-2-氨基酸丙烯酯、烷基氢聚硅烷催化加成得到,其结构通式为:聚合度n为10~5000;p为10~12;其中,R1为:中的一种。该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为35~70℃、热分解温度为300~450℃、比旋光度绝对值为10~70°(25℃)、8~14μm的红外发射率为0.4~0.8(25℃)。该材料可用于制备红外隐身材料,也可作为粘结剂使用在光电功能材料连续相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53117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463647.3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结构的层状双氢氧化物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由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铝溶胶组装成BSA/铝溶胶,二价金属M盐与该溶胶原位生长反应而成,金属M为Mg、Ni、Mn、Zn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金属M与铝的摩尔比为1:3~3:1。本发明工艺简便,环境友好,低能耗,高产率,无需要特殊装备和特殊反应条件,且能够有效控制杂化材料的形貌。本发明提供的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独特的维、纳分级结构,在生物、环境保护和复合材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