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估计的OFDM信号杂波抑制方法及接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72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404504.5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域估计的OFDM信号杂波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参考天线接收时域信号复原基带参考信号,对基带参考信号进行再调制,获得频域参考符号和时域参考信号;对监测天线接收时域信号进行OFDM解调制操作,获得监测天线接收频域符号并计算任一子载波的信道估计平均值;基于信道估计平均值和频域参考符号进行子载波映射和调制操作获得杂波信号时域估计值;从监测天线接收时域信号中减去杂波信号时域估计值,获得目标回波信号估计值;使用时域参考信号和目标回波信号估计值进行目标回波信号检测获取目标信息。本发明能够在时域上进行杂波信号抵消,不会破坏目标回波信号的时频域特性,提升目标回波信号的检测性能。

    一种基于射频转发的电磁空间感知和构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3590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152634.4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转发的电磁空间感知和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无线传输网络,包括管理中心和多个终端设备;所述管理中心将感知任务和构建任务部署给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感知任务的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段进行侦测,并将侦收到的非合作辐射源发出的信号分为第一路目标信号和第二路目标信号;执行感知任务的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路目标信号转频放大后通过第二频段发送,同时对所述第一路目标信号进行初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中的特定数据发送给所述管理中心进行集中式融合处理;执行电磁空间构建任务的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路目标信号,构建虚电磁空间。本发明能够对电磁空间进行持续感知,并实时构建虚电磁空间。

    一种小流量多用户非正交FHMA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912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339584.8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流量多用户非正交FHMA通信方法,包括:提供一包含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多用户通信网络;发送节点从所述多用户通信网络的上层获取待发送的信息块;发送节点将信息块处理为分割码块,并采用非正交FHMA技术发送分割码块;接收节点采用多通道信道化接收分割码块;接收节点将分割码块恢复为信息块。本发明的通信方法采用非正交FHMA技术,任意节点在任意时刻都可发送信息;并采用多相信道化接收技术,保证在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某跳频频点发送信息时其余跳频频点能够接收信息不丢失,提高了通信效率。

    一种移动多跳自组网及其组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9399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40452.7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多跳自组网,包括多个节点,其均包括彼此通信相连的拓扑控制管理模块和数据传输管理模块,邻居节点的拓扑控制管理模块之间通信相连,拓扑控制管理模块广播、接收并统计节点的行为特征;邻居节点的数据传输管理模块之间通信相连,数据传输管理模块分别接收其节点的拓扑控制管理模块统计的行为特征,根据该行为特征依次选择当前激活节点进行业务传输。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移动多跳自组网的组网方法。本发明的移动多跳自组网将网络节点特征信息和业务数据信息分类设计传输通道和传输方法,降低了协议设计的难度,相对实时地建立维护多跳自组网的节点的网络拓扑,更好地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提升移动的鲁棒性,同时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一种认知自组织网络中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01627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91750.3

    申请日:2015-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认知自组织网络中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方法,涉及无线通信技术中的认知无线电领域,针对认知自组织网络中分布式协作难和全网合作开销大的问题,本发明应用梯度算法的最新进展,实现了在网络感知开销极大减少的条件下,全分布式、稳健的、可靠的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通过设计最优代价函数,计算最优协作节点数,并按照最优协作节点数目选择节点进行分布式协作算法,得到感知结果,并广播至全网用户。本发明不需要知道认知用户接收信噪比的先验信息,不需要任何中心控制器,大幅度降低了感知开销,获得了与全网梯度协作方案相近的检测性能。

    AUV集群感知通信一体化数据收集与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96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7532.7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UV集群感知通信一体化数据收集与路径规划方法,应用于水下感知通信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数据中心、若干水下控制节点和AUV集群、以及多个传感器节点,包括以下步骤:数据中心为每个水下控制节点分配工作区域;各控制节点将其工作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分为多个传感器节点簇并计算各传感器节点簇的重叠通信区域,进而为其所属AUV集群规划路径,使该AUV集群协同遍历工作区域内各传感器节点簇的重叠通信区域完成数据收集时的能量效率最大化。本发明能够提高AUV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能量效率。

    一种基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传感器协同监测组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852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52812.4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传感器协同监测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包括数据中心和多个传感器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数据中心根据各个传感器的特征数据进行部署,形成由多个子网组成的监测网络构型,其中每个子网包括一个中心节点传感器和若干参与节点传感器;各个子网对其监测区域内的目标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并将监测数据上报给数据中心,同时将各个节点传感器的特征信息上报给数据中心;若子网监测到其监测区域内的目标发生跨监测区域移动,则在数据中心指导下协同其邻接子网进行目标接力监测。能够边监测边动态组网,通过协同分组完成对关注目标的接力、持续、跨区域、分优先等级的监测。

    感知通信一体化OFDM共享波形子载波的比特和功率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610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211722759.1

    申请日:2022-12-30

    Inventor: 沈斐 曹馨悦 唐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知通信一体化OFDM共享波形子载波的比特和功率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发送信号模型;在总功率限制下,以条件互信息最大化为目标建立雷达探测模型;在总功率和BER限制下,以数据信息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通信模型;基于所述雷达探测模型和通信模型,在综合考虑雷达和通信性能的条件下,建立鲁棒性OFDM共享波形的优化模型;通过调整不同子载波的比特和功率,来调整所述鲁棒性OFDM共享波形的优化模型的综合性能。本发明充分考虑到信道条件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一种数字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688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1475.4

    申请日:2024-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正交解调,得到I路信号和Q路信号;将所述I路信号和Q路信号分别进行模数转换,生成I路OFDM信号序列和Q路OFDM信号序列;基于所述I路OFDM信号序列和Q路OFDM信号序列的幅值生成衰减值;使用所述衰减值对所述I路信号和Q路信号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I路信号和Q路信号分别进行模数转换,将模数转换后的信号序列进行合并,对合并后的信号进行波形解调。本发明能够同时抑制量化噪声和由ADC限幅而产生非线性失真,保证ADC输出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一种AUV集群水下通信探测数据收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5915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13990.2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UV集群水下通信探测数据收集系统,包括数据中心、至少一个AUV集群、以及固定在水底的多个传感器节点,数据中心为AUV集群分配数据收集区域,AUV集群包括控制节点和多个AUV,AUV按照从控制节点获取数据收集路径航行,沿途通过通信探测一体信号与传感器节点通信获取感知数据,并接收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对通信探测一体信号的反射回波信号,分析获得环境信息,将感知数据、环境信息和自身的AUV状态信息传输给控制节点,控制节点根据数据收集区域内传感器节点的相关信息、环境信息、以及AUV状态信息规划数据收集路径。本发明能够高效、低耗、安全的收集水下数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