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427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67796.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厂凝结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步骤SA1:若工作凝结水泵跳泵,则执行步骤SA2;步骤SA2:判断备用凝结水泵是否能运行,若是,则将备用凝结水泵作为工作凝结水泵;若否,则执行步骤SA3;步骤SA3:判断汽轮机的运行功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结束控制方法;若否,则执行步骤SA4;步骤SA4:判断汽轮机的运行功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A6;若否,则执行步骤SA5;步骤SA5:延迟预设时长后根据第一预设速率控制汽轮机降低运行功率至第三预设阈值;步骤SA6:根据第二预设速率控制汽轮机降低运行功率至第四预设阈值。本发明可以避免反应堆非计划停堆。
-
公开(公告)号:CN118118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5425.4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12/18 , H04L65/403 , G10K11/1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厂降噪抗干扰会议系统及通信方法,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终端设备、多个气传导单元、噪声过滤装置和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包括声音存储单元、信号转换单元、会议流程鉴定单元、特征数据库、管理单元和报警单元;管理单元用于设置标准会议流程和会议信息,标准会议流程包括一组具有时序关系的特征词汇,特征数据库用于存储特征词汇,声音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过滤后的语音信号,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将过滤后的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信息,会议流程鉴定单元用于将信号转换单元输送过来的文本信息与特征数据库中的特征词汇进行匹配,当匹配到的特征词汇在当前时序之前还存在未匹配的特征词汇,则将异常信息推送至报警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9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493476.8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与主泵泵壳一体化可视化试验件,包括承托件,在承托件上安装泵壳腔室,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与泵壳腔室的顶部胶接在一起,且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的出口与泵壳腔室连通,泵壳腔室的主泵出口位置连接缩紧段,缩紧段的出口与第一环腔模拟件的入口连通,第一环腔模拟件的出口通过台架管道与第二环腔模拟件的入口连通,第二环腔模拟件的出口与第二水室封头模拟件的入口连通,第二水室封头模拟件通过U形管束与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相连;第一水室封头模拟件、缩紧段、第二水室封头模拟件采用透明材质制作,本发明使得回路中的水能模拟产品中的冷却剂循环流动,以实现双平面正交PIV流场测量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6031.1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量生成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建立o‑xyz三维坐标系,并获取根据yoz平面生成的第一区域划分平面图以及根据xoz平面生成的第二区域划分平面图;根据第一区域划分平面图和第二区域划分平面图定位任一换热单元R(i,j,k);针对任一换热单元R(i,j,k)获得传热系数h(i,j,k)、换热面积a(i,j,k)以及传热温差Δt(i,j,k);以及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生成任一换热单元R(i,j,k)的换热量:#imgabs0#本申请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量生成方法和系统,可以更准确的获得管壳式换热器的内部换热量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0435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26856.0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温热管密封结构性能的验证系统及方法,验证系统包括承压试验件、密封结构模拟件以及供气机构,承压试验件具有容置腔室;密封结构模拟件安装于承压试验件上;供气机构设于承压试验件外侧,供气机构通过供气管与容置腔室连通;其中,密封结构模拟件包括加热机构和试验组件,加热机构用于使试验组件在目标温度下进行试验。上述适用于高温热管密封结构性能的验证系统,密封结构模拟件包括试验组件和加热机构,加热机构的设置可以将试验组件调整至常温、高温的环境下,如此满足试验组件在常温、高温及循环升降温工况下的密封性能的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91698.5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流元件卡板、管板及其适用的热交换装置和固定方法,其中节流元件卡板包括:多个节流元件安装孔,当节流元件卡板进行组装后,节流元件安装孔和传热管的第一端口在传热管的延伸方向上一一对应,节流元件适于在穿过节流元件安装孔后延伸至传热管的第一端口内;多个定位孔,贯穿设置在节流元件卡板中,管板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管板孔,当节流元件卡板进行组装后,定位孔和管板孔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以及多个定位件,定位件适于在穿过定位孔后继续插入管板孔,以固定节流元件卡板和管板。本申请提供的节流元件卡板和固定方法能够在保证传热管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将节流元件可靠固定于传热管内。
-
公开(公告)号:CN11374489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0613923.4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反应堆的启动加热系统,用于向核反应堆的罩壳内的冷却剂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输入装置,其用于将高温热介质通过加热管路输送至所述堆芯处,以使所述反应堆冷却剂升温;所述堆芯和所述热量输入装置之间还连接有回水管路,低温热介质通过所述回水管路流回至所述热量输入装置;所述加热管路位于所述堆芯处的一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水管路位于堆芯处的一端;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罩壳内,并通过管路与外部回路相连,以将热量导出至外部回路;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满足全自然循环核反应堆达到临界前冷却剂的升温需求,并保证一定的自然循环,保障反应堆启动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1280284.0
申请日:2021-10-3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气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验证氢气爆燃环境中设备可用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测试模块、供气模块、加热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试验件控制模块和安全防护模块;所述测试模块用于提供氢气爆燃环境,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试验数据;所述供气模块连接所述测试模块的气体进口,提供验证试验所需气体;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测试模块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测试模块得到的试验数据;所述试验件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测试台上的试验件,并对试验件进行信号控制;所述安全防护模块用于对测试模块进行安全防护。本发明具有较大的规模,可创造不同条件下的氢气爆燃过程,验证设备在各类氢爆环境条件下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127714.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全 , 刘畅 , 矫明 , 张伟 , 应秉斌 , 唐力晨 , 巢孟科 , 张锴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邵长磊 , 李晨 , 门启明 , 张星亮 , 黄俊 , 姚彦贵 , 尤岩 , 张毅成 , 李经怀 , 杨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所述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均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之间形成下降通道,所述下降通道的入口出设置有阻力元器件。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由于流场不均或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管束发生流致振动磨损,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传热管束破裂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5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969953.8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自然风冷温度场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包含内部流道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外部温度进行仿真,获得若干组不同热载荷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热流密度和第一表面温度;建立一体化堆顶组件自然风冷模型,根据得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表面热流密度进行仿真,得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第二表面温度;采用插值法确定第一表面温度和第二表面温度之间的平衡点温度,即为所需的分析结果。基于敏感性分析原理,采用驱动机构单根模型热虹吸和全场模型自然风冷双向耦合分析过程,最终得到驱动机构表面热流密度和温度场计算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