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8812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72256.8

    申请日:2011-07-13

    Inventor: 伊东大辅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冻结的情况下,防止板式换热器损坏。在传热板(2)上,从第一流入口(9)这一侧朝向第一流出口(10)这一侧反复出现多个顶部及底部的波形状部(15)形成在热交换流路部分。另外,在传热板(2)上,在第二流入口(11)的热交换流路这一侧形成有与波形状部(15)连接的波形状部(19)。波形状部(15)的顶部和波形状部(19)的顶部形成为平面状,波形状部(15)的顶部与波形状部(19)的顶部相比,与波形状部的棱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更宽。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冷冻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56295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980158110.8

    申请日:2009-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5 F25B39/00 F28F3/046 F28F9/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的状态下,提高板式热交换器的强度。板式热交换器(20)层积多块板(2、3)而形成。在各板(2、3)的四个角设置成为第一流体的入口的第一流入孔(5)、成为第一流体的出口的第一流出孔(6)、成为第二流体的入口的第二流入孔(7)和成为第二流体的出口的第二流出孔(8)。各板(2、3)在相邻层积的板之间形成流过第一流体的第一流路和流过第二流体的第二流路,使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各板(2、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是宽度方向的长度(L2)的4倍以上的长度。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361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80101836.4

    申请日:2020-06-15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不损害排水性和通风性就能够抑制扁平管的管轴方向的压曲。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多个传热部件(11),它们彼此隔开间隔地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制冷剂在它们的内部流通;第一集管(12a),其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多个传热部件(11)各自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管(12b),其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多个传热部件(11)各自的另一端连接;以及加强部件(20),其沿着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延伸,具备开口部(25),在设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垂直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时,加强部件(25)相对于多个传热部件(11)被配置于第三方向(Z)中的至少一方,且被固定于第一集管(12a)及第二集管(12b)。

    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671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880096112.8

    申请日:2018-08-23

    Abstract: 目的在于得到使通过热交换器的各部的空气的流动均匀、提高热交换性能的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本发明具备向框体内导入外部空气的送风机和包围送风机的旋转中心轴的侧方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将管轴朝向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于送风机的旋转中心轴的周围;以及集管,连接多个扁平管。多个扁平管具有第1扁平管、第2扁平管及第3扁平管,第2扁平管及第3扁平管与第1扁平管相邻配置,第1扁平管、第2扁平管及第3扁平管在规定以送风机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径向时,与管轴垂直的截面的长轴的两个端部中的位于径向内侧的第1端部配置在包围旋转中心轴的环状的假想线上,第1扁平管的第1端部配置于比将第2扁平管的第1端部与第3扁平管的第1端部连结的假想直线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除湿装置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6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680085930.9

    申请日:2016-06-22

    Abstract: 提供EF值比以往的除湿装置高的除湿装置。具备:包括压缩机(1)、第1冷凝器(2)、第2冷凝器(3)、减压装置(4)和蒸发器(5)的制冷剂回路;以及内部收容有制冷剂回路的壳体(10)。在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依次流通于压缩机(1)、第1冷凝器(2)、第2冷凝器(3)、减压装置(4)和蒸发器(5)。壳体(10)包括将第1风路(11)和第2风路(12)分开的分隔部(6),在该第1风路(11)中,从壳体(10)的外部被取入到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1冷凝器(2),在该第2风路(12)中,从壳体(10)的外部被取入到内部的空气的其余的部分依次通过蒸发器、第2冷凝器(3)。

    制冷循环装置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0153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80090233.1

    申请日:2018-03-09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和对制冷剂回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是包含丙烷或丙烯的制冷剂。控制部使压缩机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为10deg以上的值。

    空调
    29.
    发明授权
    空调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51138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580084347.1

    申请日:2015-11-12

    Inventor: 伊东大辅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室内的制冷剂泄露,并且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的空调。该空调包括:室内设备(1),所述室内设备(1)配置在起居室内;以及室外设备(2),所述室外设备(2)配置在与起居室隔着墙壁分隔开的室外。室内设备(1)包括有供可燃性制冷剂流通的第1制冷剂配管(3)。室外设备(2)具有与第1制冷剂配管(3)连接并供可燃性制冷剂流通的第2制冷剂配管(4)。第2制冷剂配管(4)具有比第1制冷剂配管(3)的厚度的最薄部的厚度薄的部分。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73167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680091596.8

    申请日:2016-12-21

    Inventor: 伊东大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扁平管和散热片接合而不使覆盖散热片的涂敷材料熔融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热交换器(1)具备扁平管(3)和散热片(21),该扁平管(3)的截面形状为扁平型,扁平管(3)被防腐蚀层(11)覆盖,该散热片(21)在防腐蚀层的第一表面夹设接合剂(41)而与扁平管接合,并被涂敷材料(27)覆盖,防腐蚀层的第一表面被表面粗糙化,接合剂固接于被表面粗糙化后的第一表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