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4944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780084775.3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9 , H01M50/244 , H01M50/24 , H01M50/204 , H01M50/2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下壳体,在下壳体内具有空间以便改善电池组的密封性,并且下壳体具有形成为沿着下壳体的外部顶表面的预定宽度延伸的凹槽部;上壳体,布置在下壳体上;电池部,容纳在下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多个电池单元;以及密封构件,插设到凹槽部中从而插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且具有截面形状,所述截面形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用于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表面,其中,上表面形成为朝向上壳体凸出的弯曲表面,并且用于与上表面形成台阶部的突起部定位在侧表面处。
-
公开(公告)号:CN115133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305864.9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5 , H01M10/633 , H01M10/635 , H01M10/657 , H02J7/0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和控制其的方法,该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电池模块和控制器。电池管理模块包括在外部端子和电池端子之间的主开关以及在外部端子和加热端子之间的加热开关。电池模块包括单元、加热元件和连接到加热元件的控制开关。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与充电器的连接,检测单元的温度,当该温度低于第一值时,关断主开关并接通加热开关和控制开关以将加热电力从充电器供应到加热元件,并且当该温度通过加热元件变得高于第二值时,关断加热开关并接通主开关以将充电电力从充电器供应到单元。
-
-
公开(公告)号:CN104103804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128687.7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71 , H01M4/72 , H01M10/0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可充电电池的电极,应用于可充电电池的正电极或负电极,其中该电极可以包括薄板形状的集电器和涂覆在集电器上的活性材料层,激光处理过的毛刺形成在集电器的侧端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030638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710100601.X
申请日:2007-02-1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02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387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充电锂电池。该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在室温下为液体的金属和Sn。该负极活性物质能够提供具有优良循环寿命特性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005133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610064190.9
申请日:2006-11-2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8/00 , C22C9/10 , H01M4/02 , H01M4/134 , H01M4/362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6 , H01M4/46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Abstract: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含有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Si或Sn活性金属颗粒和金属基质,该金属基质由至少两种围绕该活性金属颗粒但不与之发生反应的金属元素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848489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510064962.4
申请日:2005-04-1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以初级结构聚集的片状碳粉颗粒,在该初级结构中,所述片状颗粒沿平面方向取向并层叠。然后,细碳粉颗粒在初级结构的表面上聚集成次级结构,使所得颗粒包括形成于表面上的细微孔。
-
公开(公告)号:CN1516305A
公开(公告)日:2004-07-28
申请号:CN200310114796.5
申请日:2003-12-2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包括:结晶碳芯,该结晶碳芯在(1360)面的喇曼光谱峰强度I(1360)与在(1580)面的喇曼光谱峰强度I(1580)的强度比RaI(1360)/I(1580)为0.01~0.45;涂布于所述碳芯上的具有湍层或半洋葱状环形结构的壳体,该壳体包括结晶微颗粒和半结晶碳,该壳体在(1360)面的喇曼光谱峰强度I(1360)与在(1580)面的喇曼光谱峰强度I(1580)的强度比Ra I(1360)/I(1580)为0.46~1.5。
-
公开(公告)号:CN11024944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80084775.3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下壳体,在下壳体内具有空间以便改善电池组的密封性,并且下壳体具有形成为沿着下壳体的外部顶表面的预定宽度延伸的凹槽部;上壳体,布置在下壳体上;电池部,容纳在下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多个电池单元;以及密封构件,插设到凹槽部中从而插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且具有截面形状,所述截面形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用于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表面,其中,上表面形成为朝向上壳体凸出的弯曲表面,并且用于与上表面形成台阶部的突起部定位在侧表面处。
-
公开(公告)号:CN103594677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310318395.5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3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87
Abstract: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包括其的负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基于硅的活性物质,所述基于硅的活性物质包括:核,所述核包括碳和SiOx颗粒(0.5≤x≤1.5);和围绕所述核的包覆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