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95781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10001072.2
申请日:2008-01-1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布置于该集流体之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基于金属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片状石墨,并且具有20~80vol%的孔隙率。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能够通过抑制由于充放电过程中活性材料颗粒碰撞引起的体积改变和应力,以及降低电极电阻,而改进电池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47830C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510064093.5
申请日:2005-03-0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2 , C01B35/12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2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充电锂电池,该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硅基复合物和碳质材料,其中所述硅基复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元素和硅氧化物(SiOx,式中x≤1.5),所述元素选自B、P、Li、Ge、Al、V及其混合物。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能改善可充电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高速率充电/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848489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510064962.4
申请日:2005-04-1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以初级结构聚集的片状碳粉颗粒,在该初级结构中,所述片状颗粒沿平面方向取向并层叠。然后,细碳粉颗粒在初级结构的表面上聚集成次级结构,使所得颗粒包括形成于表面上的细微孔。
-
公开(公告)号:CN101447563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181574.8
申请日:2008-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10/052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材料的可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片形材料的大体上的球形组装体,所述片形材料能掺杂和脱掺杂锂,并且所述片形材料被布置成限定中央孔的大体上的球形。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提供改善的循环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47561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810180725.8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包括集流体及在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互穿网络和该互穿网络中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互穿网络通过将具有羟基或胺基的第一聚合物与具有羧基的第二聚合物进行交联而形成。本发明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负极可以最小化体积膨胀,并赋予良好的循环寿命特性和初始化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487959C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410034642.X
申请日:2004-04-1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1393 , H01M4/1397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2 , H01M4/44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制备负极活性物质的方法以及可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充电锂电池含有能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的碳质材料,以及分布于碳质材料中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的颗粒,所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在电化学充放电期间能与锂形成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1295781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810001072.2
申请日:2008-01-1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布置于该集流体之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基于金属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片状石墨,并且具有20~80vol%的孔隙率。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能够通过抑制由于充放电过程中活性材料颗粒碰撞引起的体积改变和应力,以及降低电极电阻,而改进电池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395906C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510056569.0
申请日:2005-02-2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C01B33/24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碳质材料和式1所示的硅基化合物,式中0<y<1,-0.5≤x≤0.5,M选自Mg、Ca及其混合物。Si(1-y)MyO1+x(1)。
-
公开(公告)号:CN101192663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710193403.2
申请日:2007-11-2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 , H01M4/0404 , H01M4/049 , H01M4/13 , H01M4/621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2004/021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具有该电极的可充电锂电池以及该可充电锂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电极包括集流体和在集流体上的活性材料层,其中,活性材料层包括活性材料、粘结剂和造孔聚合物,其中,活性材料适于可逆地进行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