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46467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59128.4
申请日:2010-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8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束、管板以及封头,管板以及封头设置在壳体的两端,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换热管束为构形树状结构;它由主连通管道、分叉连接管道以及支连通管道构成,主连通管道至少为2段,在相邻两段的相向两端设置所述的分叉连接管道,在两端的分叉连接管道上连接所述的支连通管道。构形树状换热管束的布置方式充分利用了壳内空间,免去了折流板这一部件,消除了壳程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流动换热死区。以上这些因素,不仅使得整个换热器结构设计紧凑合理,还实现了管壳程之间流体热量交换的场协同,进而大大提高了套管式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2449846U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20545819.8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B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形树状螺旋式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器,包括一反应基板,在反应基板的上端为上盖板,在反应基板的下端为下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反应基板的上表面加工有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在反应基板的下表面加工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在所述的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内设置有催化剂,在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和下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之间还设置有管束流道层及加热通道,在所述的管束流道层内设置有连通上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和下层分形树状螺旋通道的呈阵列布置的连通通道,所述的加热通道布置在连通通道之间。本实用新型反应器在相同的入口截面积下树状型反应器所需的泵功远小于一般反应器所需泵功,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制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2382339U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120545757.0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空气与地下恒温层热交换系统,包括输入风管道和输出风管道,还包括一处于地下恒温层的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的末端与输出风管道连通,扑结构热交换管道的始端与输入风管道连通,在输入风管道上连接有风机,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包括至少两级换热管道,每级换热管道由母管道、连接管道和子管道构成,所述的母管道通过所述的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子管道连接。通过将室外空气引入安放在地下恒温层位置的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送风口将空气送入建筑物内,改变室内空气温度,达到四季都能有效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在建筑物铺设地基时同步安装管道系统,方便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202304505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308279.1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所述的换热管束为至少一组直径大小满足康托集分形结构特征的平行管束。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交错布置且其截面呈周期性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2237837U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20308276.8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重乳液制备芯片,由具有三层结构的基片加工制造而成,在基片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内部流体通道,在基片下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外部流体通道,在所述的外部流体通道和所述的内部流体通道之间设置有中间流体通道,所述的内部流体通道具有第一分形树状微通道,所述的中间流体通道具有第二分形树状微通道。本实用新型分形树状通道的布置方式充分利用了微流控芯片的空间,提高了双重液滴的生产制备效率,还可有效保证液滴球形度和大小均一性,进而使得整个双重乳液制备芯片达到了集成优化和高效制备的目的。
-
-
公开(公告)号:CN207734933U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21489766.6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重乳液制备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以及与微流控芯片连接的输液装置,微流控芯片具有多个单相进液口,输液装置包括控制器及与控制器连接的输液单元,输液单元包括运行台、缓冲储液装置、溢流装置、循环瓶及微泵;在所述运行台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器和第二传动器,所述缓冲储液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器上,所述溢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器上;在所述运行台上还设置有激光测高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激光测高器、第一传动器和第二传动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溢流高度控制流体进入量,实现流体稳定通入的循环溢流多重乳液制备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稳定制备多重乳液,并提高不同批次制备的乳液的稳定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788585U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20110029.1
申请日:2012-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6B9/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南极天文观测站发电舱的温控智能窗控制装置,包括窗体以及设置在窗体上的窗户卷帘,还包括主动式温控模块和强制式温控模块,所述的主动式温控模块包括感温包、毛细管、滑道、滑块和连杆,所述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窗户卷帘下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滑块连接,所述的滑块设置在所述的滑道内,在滑道的下端连接所述的毛细管,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感温包,在所述的感温包内设置有受热蒸发的制冷剂,感温包的上端经毛细管与所述的滑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主动式温控模块,采用气液相变产生的能量推动窗户开关,较电动传动方式节约了电能源消耗,且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217466760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21221728.3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多边界条件的传热实验系统,包括被测材料、边界层、与边界层连接形成流体工质循环回路的加热水箱、分别设在边界层和加热水箱内的加热件、分别通过双向开关与两个加热件连接的可调电源;边界层内均匀布置有温度变送器,用于监测边界层内流体工质的温度;流体工质循环回路上设有位于边界层进出口处的阀门;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以各温度变送器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控量调节可调电源的大小从而控制加热件的发热量,并结合对阀门的控制,实现三类热边界条件的模拟和切换;以及温度场监测系统,用于对被测材料中的温度场变化进行可视化实时监测。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稳定性、灵活性和系统性。
-
公开(公告)号:CN202129066U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20198980.2
申请日:2011-06-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J1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微球制备装置,由微通道芯片、微流体驱动装置和微球收集器组成,微通道芯片集成了分散相微通道和连续相微通道,分散相微通道为分形树状结构微通道,该分形树状结构微通道包括主通道以及至少一级分支通道,主通道的入口连接分散相流体注射器,在最末级分支通道上设置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的连续相微通道内。分散相主通道通过分叉作用产生越来越多的分支,这种结构类似于优化了的流体分配器,能在有效的降低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压降的同时均匀的分配每一级通道中液体的流量和流速,保证制得的微球尺寸均一性高;并且树状通道具有多个出口,大大的提高了微球制备装置的微球生产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