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45184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90069.1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58 , Y02A40/266 , Y02A40/268 , Y02P60/124 , A01G9/24 , A01G9/222 , A01G9/241 , A01G9/243 ,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智能温控系统,包括温室大棚、温控百叶通风窗、地埋通风道、光控百叶保温被和主动热控子系统,温控百叶通风窗包括百叶窗叶片、感温包、传压管和驱动杆;光控百叶保温被包括光敏传感器、温室支架、控制杆、百叶保温片和控制单元;主动热控子系统包括循环泵、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集热管、风机盘管换热器和螺旋地埋管,螺旋地埋管和风机盘管换热器通过循环泵形成一个换热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智能控温系统在无人员值守情况下可以对日光温室温度实现快速准确控制,并且充分利用太阳能不消耗额外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125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99709.0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L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台址环境下使用的数字压力表,包括表壳以及位于表壳内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表壳外部的用于吸热和保温的保温隔热罩和一用于控制所述电路板温度的加热控制装置;所述的保温隔热罩包括双层真空玻璃、吸热层和保温层,所述的吸热层位于所述双层真空玻璃内测,所述的保温层位于所述双层真空玻璃的外侧;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串联有散热电阻的加热回路、保温盖板以及控制所述加热回路通断的控制器本发明外形全密封式结构,保温性能好,能耗低,使用寿命长,防水、防爆、防腐蚀,适合野外极端条件下工作,信息化程度高,便于远程监控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154788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98111.2
申请日:2014-08-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式固液相变蓄热器,包括箱体、肋片、吸液芯、相变蓄热材料及工作介质,箱体包括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两端开口的主通道,所述的主通道与外壳不连通,在外壳内设置所述的肋片和相变蓄热材料,肋片固定在所述的主通道上,肋片关于主通道中心轴呈环形布置,且沿主通道轴向方向多层布置,肋片具有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的内壁附有所述的吸液芯,肋片内部空间填充通过蒸发与凝结实现热或冷源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之间热量传递的所述工作介质。本发明热管式蓄热器肋片通过内部工质的蒸发与凝结以实现热/冷源与固液相变蓄热材料之间的热量交换,提高了蓄热器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479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99591.1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南极天文观测站柴油发电机组余热的发电及蓄能系统,柴油发电机组具有排气管道以及储油箱,在排气管道外设置有一空气换热器,在排气管道与储油箱之间还连接有一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在排气管道与空气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多个串联在一起的发电模块,发电模块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发电模块包括热端、冷端以及由温差发电材料制成的发电体,冷端与空气换热器接触,热端与排气管道接触,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的蒸发段布置在排气管道内,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的冷凝段布置在储油箱内。本发明解决了柴油发电机组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热损失,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125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99709.0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L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台址环境下使用的数字压力表,包括表壳以及位于表壳内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表壳外部的用于吸热和保温的保温隔热罩和一用于控制所述电路板温度的加热控制装置;所述的保温隔热罩包括双层真空玻璃、吸热层和保温层,所述的吸热层位于所述双层真空玻璃内测,所述的保温层位于所述双层真空玻璃的外侧;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串联有散热电阻的加热回路、保温盖板以及控制所述加热回路通断的控制器本发明外形全密封式结构,保温性能好,能耗低,使用寿命长,防水、防爆、防腐蚀,适合野外极端条件下工作,信息化程度高,便于远程监控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92287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010270277.8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壁式换热器,由导热基板加工制造而成,在基板上表面内侧设置有上层流道,在基板下表面内侧设置有下层流道,上/下层流道均采用构形树状结构的流道网络,在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管束流道层,在管束流道层内设置有连通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呈阵列布置的连通通道,在管束流道层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肋化表面。该换热器充分利用了上/下层薄空间来布置构形树状结构流动通道网络和设置肋化表面,大大增加了单位体积内冷、热两种流体热交换所需的传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构形树状结构的流动通道网络实现了流体由点到体最佳路径输送,大大减少了流体输运距离,降低流道内的流体输送泵功消耗,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34931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436856.X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空气与地下恒温层热交换系统,包括输入风管道和输出风管道,还包括一处于地下恒温层的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的末端与输出风管道连通,扑结构热交换管道的始端与输入风管道连通,在输入风管道上连接有风机,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包括至少两级换热管道,每级换热管道由母管道、连接管道和子管道构成,所述的母管道通过所述的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子管道连接。通过将室外空气引入安放在地下恒温层位置的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送风口将空气送入建筑物内,改变室内空气温度,达到四季都能有效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本发明可在建筑物铺设地基时同步安装管道系统,方便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2389730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242727.7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乳液制备芯片,由具有三层结构的基片加工制造而成,在基片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内部流体通道,在基片下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外部流体通道,在所述的外部流体通道和所述的内部流体通道之间设置有中间流体通道,所述的内部流体通道具有第一分形树状微通道,所述的中间流体通道具有第二分形树状微通道。本发明分形树状通道的布置方式充分利用了微流控芯片的空间,提高了双重液滴的生产制备效率,还可有效保证液滴球形度和大小均一性,进而使得整个双重乳液制备芯片达到了集成优化和高效制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032828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97912.3
申请日:2010-1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表面结构式换热管,包括管壳、肋化表面、异形扰流体和连接件,所述的肋化表面沿流动方向的螺旋形地布置在所述管壳的内壁,所述的异形扰流体布置在换热管内部,所述的异形扰流体通过所述的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的管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化表面为具有分形结构特征的表面,沿流动方向呈螺旋形延伸;所述的异形扰流体外表面呈现凹凸分布,且其截面形状沿流动方向呈周期性变化。该换热管的康托集分形肋化表面,大大提高了管内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以上这些因素大大强化了该型换热管的换热性能,进而达到高效换热、结构紧凑、节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922870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70277.8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壁式换热器,由导热基板加工制造而成,在基板上表面内侧设置有上层流道,在基板下表面内侧设置有下层流道,上/下层流道均采用构形树状结构的流道网络,在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管束流道层,在管束流道层内设置有连通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呈阵列布置的连通通道,在管束流道层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肋化表面。该换热器充分利用了上/下层薄空间来布置构形树状结构流动通道网络和设置肋化表面,大大增加了单位体积内冷、热两种流体热交换所需的传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构形树状结构的流动通道网络实现了流体由点到体最佳路径输送,大大减少了流体输运距离,降低流道内的流体输送泵功消耗,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