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引导杆的蓄能器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01893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780029677.6

    申请日:2007-08-23

    IPC分类号: H01M2/24 H01M10/14 H01M10/48

    CPC分类号: H01M2/24 H01M10/14 H01M10/48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能器,该蓄能器由多个串联排列的存储单元组成,在这些存储单元的第一端引出正极,在这些存储单元的另一端引出负极,由此产生这些存储单元的串联电路。为了减小制造成本,建议每个存储单元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具有一个贯通的开口,并且一个引导杆穿过该开口,该引导杆将所述多个串联排列的存储单元固定在该位置上。

    一类用于燃料电池中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体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2117907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249062.5

    申请日:2009-12-31

    IPC分类号: H01M2/24 H01M8/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能源工程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中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的一类新型可加工陶瓷连接体材料---钛硅碳以及改性的钛硅碳材料。钛硅碳指三元层状陶瓷Ti3SiC2;改性的钛硅碳指固溶改性,包括:在Si位置固溶Al,或者同时在Ti位置固溶Nb和Si位置固溶Al。此材料具有与合金连接体材料相当的抗氧化性能和工作环境下导电能力;其热膨胀系数为9.1±0.5×10-6k-1,与电解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的热膨胀系数10.5×10-6k-1很相近;易加工,热稳定好,抗蠕变性能高。该类材料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工作环境下不会产生挥发性产物。因而,该类钛硅碳以及改性的钛硅碳材料可以解决合金连接体在SOFCs上使用时的挥发问题,在SOFCs上具有大的实用化前景。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24241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49059.6

    申请日:2010-08-06

    申请人: 清华大学

    CPC分类号: Y02T10/7011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包括正极混合材料储罐和负极混合材料储罐,正极混合材料储罐通过正极导管经由正极集流流场板形成正极混合液回路,负极混合材料储罐通过负极导管经由负极集流流场板形成负极混合液回路,正极集流流场板和负极集流流场板之间设置电池隔膜,所述正极混合液回路上设置正极驱动泵,所述负极混合液回路上设置负极驱动泵;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不足,具有单体电池一致性好、电池容量可按需调节、无需充电等待等优点。

    一种内连接方形塑壳蓄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587965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43206.1

    申请日:2009-04-24

    发明人: 谭祖宪 杨毅夫

    摘要: 一种内连接方形塑壳蓄电池,包括设有密封塑料盖的方形塑料壳体和由矩形极板叠片组装而成的单体电池内芯,单体电池内芯的正、负极极耳分别位于该单体电池内芯的相对两侧;塑料壳体内设有由塑料隔板分隔的至少二个内芯室,各内芯室中分别置有单体电池内芯并注入电解液;密封塑料盖内顶面设有多个进气嘴且每个进气嘴对应一个内芯室,各进气嘴经该盖体中的气流通道同盖体顶部的安全阀进气口连通;各单体电池内芯通过内部的密封连接器串联而成。它改进了需高电压输出电池外部串联引起的连接复杂、可靠性差的缺点,降低了连接处接触电阻,提高了电池大电流输出能力,单体内芯结构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减低了大电流放电时的极化,提高了电池整体性能。

    一种动力电池组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8278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710194193.9

    申请日:2007-12-04

    发明人: 费扬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单体电池的内联方法,即单体电池之间连接成组合电池的方法。先电池的正负极板的边缘焊接导电体;然后将极板套隔膜袋,并正极板与负极板相互交替重叠组成极组;再将一个极组正极板的导电体与另一极组负极板的导电激流体相互交插重叠,组合成一个极组的正极与另一个极组的负极相连的电池组串。本发明内联单体电池的方法组成的电池组,其内阻小、比功率大、快速充电效率高。

    棱柱形蓄电池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89618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23208.8

    申请日:2008-06-13

    发明人: R·维普恩

    IPC分类号: H01M2/02 H01M2/24 H01M10/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棱柱形蓄电池(10),该蓄电池具有:第一电池容器(12);容纳在第一电池容器(12)内的第一电池板叠堆(24);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容器(14);容纳在第二电池容器(14)内的第二电池板叠堆(26);其中第一电池容器(12)和第二容器(14)借助电绝缘的中间壁(30.1)来分开。至少一个第一电池接触连接器金属片(34),该至少一个第一电池接触连接器金属片被布置在第一电池容器(12)内,被连接到中间壁(30)上并且与第一电池板叠堆(24)相接触。至少一个第二电池接触连接器金属片(40),该至少一个第二电池接触连接器金属片被布置在第二电池容器(14)内并且与第二电池板叠堆(26)相接触。根据本发明,接触连接器金属片(34、40)中的每一个通过至少一个弹簧舌(38)与各自板叠堆(24、26)相接触,其中该至少一个弹簧舌(38)把机械压力施加在板叠堆(24、26)上,及通过自由端(51)与各自板叠堆(24、26)保持接触;及以这样的方式被布置,使得与运动到电池容器(12、14)中的阻力相比,所述舌提供更大的、阻止板叠堆(24、26)从电池容器(12、14)中运动出来的机械阻力。

    一种电池输出端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14741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610033996.1

    申请日:2006-02-28

    IPC分类号: H01M2/22 H01M2/24 H01M2/30

    摘要: 本发明所公开的电池输出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连接可封堵电芯的防爆口的防护板于电池电芯具有正负极的前端面上;B、通过导出片把电芯正负极与保护板的正负输出端子相连接;C、把面罩套置于电池电芯端头;D、通过面罩上的注塑孔向面罩内灌注热熔融的合成树脂。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中电池端子的防护板、保护板连以及面罩均采用预先成形的方式加工好,最后通过注入熔融树脂连接定位在一起,便于批量生产,而且所需的加工模具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