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
    11.
    发明公开
    线圈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53961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410233.9

    申请日:2021-04-16

    Abstract: 在线圈部件(1)中,由于在上下方向排列的上层(21)的导线(26)和下层(22)的导线(26)之间的电位差,会在两者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在线圈部件1中,将上层(21)的导线(26)和下层(22)的导线(26)之间的间隔距离(G)设计为比覆盖导线(26)的侧面(26a)的部分的绝缘覆膜(24)的厚度(d1)的2倍还长,确保了足够长的距离,因此谋求到上述寄生电容的降低。

    线圈部件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3549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11536231.6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中,在素体截面中,非磁性部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通过。因此,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沿着第一线圈的磁芯和第二线圈的磁芯的方向的磁通量受到非磁性部的阻碍。从而,第一线圈的磁通量和第二线圈的磁通量难以相互干扰。

    线圈部件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0860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1392993.3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在线圈部件(10)中,由第一线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构成双重线圈,第一线圈部(C1)的第一贯通导体(26)和第二线圈部(C2)的第二贯通导体(27)相邻。因此,第一线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不仅提高了绕贯通孔(20c)卷绕的平面线圈图案(22A、22B、22C、22D)中的磁耦合,还提高了将绝缘基板(20)的上下表面(20a、20b)的平面线圈图案(22A、22B、22C、22D)相连的部位(即,第一贯通导体(26)和第二贯通导体(27))的磁耦合。因此,根据线圈部件(10),实现了第一线圈部(C1)和第二线圈部(C2)的高的耦合系数。

    线圈阵列
    14.
    发明公开
    线圈阵列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48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411188742.1

    申请日:2024-08-28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线圈阵列中,两个线圈部件并联连接,由此,与使用单体线圈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流过大约2倍的电流,并且,能够使直流电阻大约减半。即,能够实现线圈特性的提高。而且,两个线圈部件共用线圈的线圈轴并且沿着与安装基板平行的第一方向排列,因此能够实现低高度化。

    线圈部件
    16.
    发明公开
    线圈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4404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615514.2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置在素体表面的同一面上的外部端子间的绝缘性的线圈部件。在线圈部件中,在经由外部端子电极施加电压时,例如有时会在外侧端部间产生电位差。在线圈部件中,能够利用在素体的端面露出的上侧绝缘体提高外侧端部间的绝缘性,因此,即使在外侧端部间产生了电位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外侧端部彼此在端面上短路的情况。

    线圈部件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0860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1389411.6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在线圈部件(10)中,第一平面线圈(20)和第二平面线圈绕共同的磁芯(Z)卷绕,且相互磁耦合。其中,第一平面线圈(20)和第二平面线圈没有相互电连接,而构成相互独立的线圈结构。因此,与第一平面线圈(20)和第二平面线圈(22)构成一个线圈结构的情况相比,第一平面线圈(20)和第二平面线圈(22)难以影响彼此的特性。

    电子部件及线圈部件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2496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185327.6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在该电子部件中,通过端子电极具有最厚部和比最厚部薄的部分,在规定的安装基板上焊接安装电子部件时,焊脚的形成区域增加。通过这种焊脚的形成区域的增加,在电子部件中,可实现安装强度的提高。此外,在电子部件中,因为在与素体的下表面正交的方向上最厚部与凸块电极重叠,所以在相对于安装基板进行安装时施加于电子部件的冲击得到缓和,可实现电子部件的耐冲击性的提高。

    变压器部件
    19.
    发明公开
    变压器部件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486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411196517.2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在变压器部件中,初级线圈的内径面积以较大的方式进行设计,并成为大于次级线圈的内径面积。由此,在初级线圈的内径区域中,难以产生磁通饱和,可获得低损耗的变压器部件。另一方面,次级线圈的内径面积以较小的方式进行设计,由此,充分确保构成次级线圈的螺旋导体的线宽,从而实现低电阻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