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线圈的制造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3139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352340.0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平面线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材上形成基底导体层(L1)的工序(S2),该基底导体层(L1)具有:具有一端及另一端的线圈配线部,将外部电源和线圈配线部的第一连接位置连接的供电配线部(11d),以及使比第一连接位置更靠另一端侧的线圈配线部的第二连接位置和比第二连接位置更靠一端侧的线圈配线部的第三连接位置短路的连接配线部(11e);在基底导体层(L1)上通过电解电镀形成配线导体层(L2)的工序(S3);以及除去供电配线部(11d)及连接配线部(11e)的工序(S4)。

    集电体、蓄电器件用电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集电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96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80088879.2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电体,其包含:具有第一表面及位于与第一表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表面的树脂层、和含有铜的金属层,其中,金属层包含位于树脂层的第一表面侧的第一金属层,集电体的屈服应力σY1小于树脂层的拉伸破坏应力σB2,集电体的屈服应力σY1[MPa]是根据树脂层的屈服应力σY2[MPa]、树脂层的厚度D2[μm]、金属层的屈服应力σY3[MPa]、及金属层的厚度D3[μm]通过下述式(1)、(2)求得的值,金属层的屈服应力σY3[MPa]是根据金属层的X射线衍射图案中的强度最高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值宽度β[°]通过下述式(3)求得的值,σY1=A×σY3+(1‑A)×σY2(1)A=D3/(D2+D3)(2)#imgabs0#

    配线部件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35570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11352356.1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用于平面线圈的制造的配线部件(5B)具备:基材(10)、和形成于基材(10)上的平面线圈图案(11)。平面线圈图案(11)包含:具有一端(11a1)及另一端(11a2)的线圈配线部(11a),将外部电源和线圈配线部(11a)的第一连接位置(P1)连接的供电配线部(11d),将与第一连接位置(P1)相比更靠另一端(11a2)侧的线圈配线部(11a)的第二连接位置(P2)和与第二连接位置(P2)相比更靠一端(11a1)侧的线圈配线部(11a)的第三连接位置(P3)进行短路的连接配线部(11e)。平面线圈图案(11)的剖面结构具有形成于基材(10)上的基底树脂层(L0)和形成于基底树脂层(L0)上的导体层(LL)。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