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
    11.
    发明公开
    基板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670949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510054765.4

    申请日:2005-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2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装配面积、能够小型化、并且高频特性良好的连接器。其中,在基板(3)上的第1面即上面(3a)上形成有多个螺旋触头(20),在第2面即下面(3b)上形成有多个连接用端子(40),所述螺旋触头(20)和所述连接用端子(40)被电连接。由于多个所述螺旋触头(20)以平面矩阵状排列在所述第1面即上面(3a)上,因此可在本发明的基板上设置多个所述螺旋触头(20),能够增大装配面积,能够实质上谋求连接器(1)的小型化。此外,能够利用螺旋触头(20)谋求提高高频特性。

    导向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导向构件的连接插板

    公开(公告)号:CN101416361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780012435.6

    申请日:2007-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2421 Y10T29/49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电子部件的多个外部触头和基板侧的多个螺旋触头高精度对置配置,且使各外部触头有效地导入各螺旋触头并保证各个连接的连接插板。连接插板(CB)对置配置有在两面设有多个螺旋触头(24A、24B)的中继插板(20)和形成有多个小孔(31)的导向构件(30),所述螺旋触头(24A)和设于电子部件(1)的多个外部触头(2a)分别从两个方向插入小孔(31),并在多个小孔(31)中,设于至少两个以上的角部的小孔(31A)的直径比其他小孔(31)的直径小。在安装电子部件(1)时,由于角部的外部触头(2a)用所述角部的定位小孔(31A)定位,因此,所述以外的外部触头(2a)也能相对于其他小孔(31)定位。

    连接元件以及使用了上述连接元件的电路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44134C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610105560.9

    申请日:2006-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元件和电路连接装置,其能够将具备弹性接点的连接元件相对电路部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安装。连接元件(1)在支承体(2)上卷绕柔性基板(11),在柔性基板(11)上形成有弹性接点(15、16)。在所述支承体(2)上形成有定位孔(7)。第1定位部件(30)被定位焊接在形成于主基板21的金属层(24)上。在形成于电子器件(22)的金属层(27)上定位焊接第2定位部件(40)。通过将第1定位部件(30)插入到连接元件(1)的定位孔(7)内,使第1定位部件(30)与第2定位部件(40)凹凸嵌合,由此,连接元件(1)定位在主基板(21)和电子器件(22)双方上。

    连接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9091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80026766.5

    申请日:2007-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2421 H05K7/1069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在IC封装等电子零件的突出电极接触的连接装置中,防止电子零件压接于弹性腕时的错位,使弹性腕可靠接触于突出电极。提供精密板金加工或镀敷工序形成的连接部(20A)具有支承部(21A)和螺旋状的弹性腕(22A)。弹性腕(22A)的前端(24A)从中心(O1)离开,当球状的突出电极(42)压接于立体形状的弹性腕(22A)时,利用弹性腕(22A)的前端部(24A)对突出电极(42)作用压接力(Fa)。准备3种以上的这样的连接部(20A),提供配置各连接部(20A)使得所述施力(Fa)相互抵消,从弹性腕(22A)不会对突出电极(42)作用错位力,前端部(24A)能够可靠压接于突出电极(42)。

    电子部件用插座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25301A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810109469.3

    申请日:2008-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尺寸不同的电子部件、在保持电子部件之际不划伤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用插座。当保持电子部件(1)时,可动杆(13)从处于退避状态的第二位置(ii)沿水平方向向作为保持状态的第一位置(i)移动,随后向垂直下方移动,在解放电子部件(1)的保持之际沿着相反的路径前进。由于可动杆(13)沿着垂直于电子部件(1)的上表面的方向移动,进行按压、还有进行其解除,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在电子部件(1)上表面的滑动造成的接触痕迹的产生。另外,由于可保持电子部件(1)的大致中央部,从而即使是尺寸不同的电子部件(1)也可保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