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11507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10177531.4
申请日:2011-06-28
Applicant: 郑桂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的制备方法。本方法的化学反应为淀粉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的醚化反应,反应后经洗涤、离心分离后即可制得符合要求的羧甲基淀粉钠,洗涤的作用在于脱盐。本方法的步骤简单、合理,所得到的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的成本较低。本方法制得的羧甲基淀粉钠在75—95℃条件下干燥到产品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经粉碎、过筛后即进入称量包装工序。本方法的工艺步骤中产生的上清液、洗涤液和滤液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可以回收循环利用,回收乙醇的设备为精馏塔。
-
公开(公告)号:CN10345001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02335.1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郑桂富
Inventor: 郑桂富
IPC: C07C69/704 , C07C67/08 , C07C309/14 , C07C30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方法,更具体的讲,涉及一种以活性炭吸附氨基磺酸作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以反应后的催化剂与氢氧化镍反应生成氨基磺酸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过程中,使用活性炭吸附氨基酸为催化剂,合成反应后,将固相的活性炭及氨基磺酸从反应混合液中过滤出来,反应液经脱醇、过滤、中和、除水等步骤得柠檬酸三丁酯;分离出来的活性炭和氨基磺酸与氢氧化镍反应,生成附加值较高的电镀主盐氨基磺酸镍。本合成方法使用的催化剂具有催化选择性好、催化活性高、对设备腐蚀性小、易于分离、成本低等优点。本合成方法具有柠檬酸转化率高、酯化反应时间短、除水外无排放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589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73620.0
申请日:2013-05-11
Applicant: 郑桂富
Inventor: 郑桂富
IPC: C08B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甲酰乙基淀粉的制备方法。这种氨基甲酰乙基淀粉经与甲醛羟甲基化后具有优良的抗水性,可用作瓦楞纸的粘合剂。所述方法以丙烯酰胺为醚化剂,优选甘薯淀粉为原料,磷酸钠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进行反应。本方法的生产步骤包括混合、醚化、中和、分离、精制、干燥。利用该制备方法可制备出符合要求的氨基甲酰乙基淀粉,且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制性强。
-
-
-
公开(公告)号:CN10273166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47679.5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郑桂富
Inventor: 郑桂富
IPC: C08B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淀粉加入氢氧化钠醇溶液中进行碱化反应,然后经醚化、脱盐、分离、干燥、粉碎后得到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所述醚化剂采用氯乙酸钠。由于本发明中所述的工艺步骤中没有副产物乙醇酸钠的生成,因此,也就不需要将氢氧化钠分两次添加,简化了制备工艺步骤,使得本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步骤合理;另外,由于采用无毒的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整个制备过程中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操作人员的劳动环境较传统制备工艺的劳动环境好。本制备方法中的淀粉可采用甘薯淀粉,使得本制备方法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对具有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的需求,也为甘薯的深加工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250259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52924.X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郑桂富
Abstract: 一种低交联甘薯淀粉磷酸酯,其取代度为(3.92—7.01)×10-3。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淀粉及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过滤、水洗、干燥等步骤,淀粉为甘薯淀粉,交联剂为三偏磷酸钠。甘薯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重量份之比为(45—50)∶1。交联反应的条件:pH值为10—12、温度为30—50℃,当交联反应过程中反应产物的含磷量为0.075—0.134%时,结束交联反应。本发明低交联甘薯淀粉磷酸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凝胶性能和冻融稳定性能,其含磷量低、无毒,是食品工业的良好凝胶剂、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适用于不同食品中应用。使用本发明低交联甘薯淀粉磷酸酯取代现有的果胶、明胶等原料,不仅可降低食品加工的原料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且还可为甘薯淀粉的深加工找到一条新出路。本发明低交联甘薯淀粉磷酸酯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使用设备少,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92098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68363.8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郑桂富
Inventor: 郑桂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 A23V2200/30
Abstract: 一种芦苇叶粽子,所述粽子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芦苇叶粉末。所述芦苇叶粉末为芦苇叶粉碎成50—100目后制得。芦苇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另外还含有维生素和黄酮类等物质。由于加入了芦苇叶粉末,本发明所述芦苇叶粽子既保留了传统粽子的风味又丰富了粽子的营养成分,使得芦苇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且由于本发明所述的粽子中的芦苇叶粉末具有抑菌物质,使得其比普通制作的粽子具有更长的保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3351359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317631.1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郑桂富
IPC: C07D27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苯甲基-5-(2-羟乙基)-4-甲基噻唑啉氯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3-氯-3-乙酰丙醇、甲酰胺、五硫化二磷和氯化苄为原料,以乙腈为溶剂。合成工艺包括:硫代甲酰胺的制备、4-甲基-5-(2-羟乙基)-噻唑的制备、3-苯甲基-5-(2-羟乙基)-4-甲基噻唑啉氯的合成、精制和干燥。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反应步骤少、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087266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054587.X
申请日:2013-02-20
Applicant: 郑桂富
Inventor: 郑桂富
IPC: C08F251/00 , C08F220/06 , C08F220/56 , C08B3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吸水性甘薯变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是对天然甘薯淀粉的分子进行接枝共聚和交联形成网状高分子结构,接枝聚合单体优选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引发剂优选过硫酸铵,交联剂优选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本方法的工艺步骤简单,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备的高吸水性甘薯变性淀粉具有很高的吸水能力,无毒,对人体无刺激,在自然条件下容易降解。本方法的工艺步骤中所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环己烷和乙醇,利用精馏塔可实现对环己烷和乙醇的完全回收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