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2223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410434659.8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22/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麻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将麻竹株行距按照3m×4m~5m×6m种植在薇甘菊发生,且适宜麻竹生长的区域,抚育麻竹3~4年,即可逐步替代,直至完全持续遏制薇甘菊。本发明提供的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除了能够完全遏制薇甘菊生长,控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还能收获麻竹的竹材、竹笋及其加工的制品、产品;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简单、易行、易推广的特点;生态效益、观赏价值显著,能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572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225806.3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化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利用氯吡脲类组合外源激素清除薇甘菊的方法,以配制1L浓度为50ppm的清除剂为例,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50mg氯吡脲、50mg吲哚乙酸和50mg赤霉素,将其溶于5mL乙醇中;S2、把S1中的混合物料放置到1L容量瓶中;S3、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L,得到50ppm的清除剂;S4、将以上清除剂溶液转移至2L大烧杯中;S5、在2L大烧杯中加入1mL聚乙二醇400和1mL吐温4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6、将S5混合溶液在室温下搅拌40分钟,得到组合激素清除剂;采用的组合外源激素清除薇甘菊,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薇甘菊防治方法,其使用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是无污染的可持续性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07687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295504.5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天麻废弃菌材和玉米芯为主要基质袋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包括:天麻废弃菌材、玉米芯、麦麸、黄豆粉、石膏粉、KH2PO4和MgSO4。本发明将天麻废弃菌材处理成宽1-2cm,长2-5cm左右的小块,添加玉米芯、麦麸、黄豆粉等辅料进行平菇的袋料栽培生产,实现了天麻废弃菌材为主要基质袋料栽培平菇食用菌,且将天麻废弃菌材处理为小块,简化了平菇袋料栽培技术中主要材料的粉碎过程,降低了传统碎屑状材料袋料栽培的成本,同时结合本地区丰富的玉米芯农废资源,合理利用了天麻种植剩余的木材资源,实现了天麻废弃菌材和玉米芯农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26580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13527.X
申请日:2014-07-02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将香叶烯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直至浓度为10-4g/mL。对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均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可用于诱捕、聚集薇甘菊颈盲蝽成虫防控薇甘菊,持续控制薇甘菊的扩散和蔓延,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408201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3674.1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勃氏甜龙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勃氏甜龙竹按3m~6m×4m~6m的株距和行距,种植在薇甘菊发生且适宜勃氏甜龙竹生长的区域,抚育勃氏甜龙竹2~3年,即可逐步替代薇甘菊生长蔓延,直至完全遏制薇甘菊。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薇甘菊的方法,除了能够完全遏制薇甘菊生长,控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还能收获勃氏甜龙竹的竹材、竹笋及其加工的制品、产品;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简单、易行,易学习掌握、易推广的特点;生态效益、观赏价值显著,能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2612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304407.3
申请日:2014-06-30
Abstract: 防治云南切梢小蠹复合孢子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它是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粗产物经纯化得到木薯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保水剂并粉碎成100目粉末,按质量比m保水剂:m孢子=1000:1将保水剂粉末和粉拟青霉孢子充分混合,35~40℃干燥制得可湿性粉剂。室内实验表明,以可湿性粉剂处理云南松段木时,云南切梢小蠹的平均死亡率达78.3%,校正死亡率达77.2%。
-
公开(公告)号:CN10265715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07809.5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林业害虫驱避剂(E)-2-己烯醛的β-环糊精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测定方法,涉及林业病虫害防治和药物缓释领域。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对害虫驱避剂(E)-2-己烯醛进行包合,得到具有缓释效果的β-环糊精微胶囊。连续通入速率恒定的空气30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吸收装置中(E)-2-己烯醛24小时的释放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β-环糊精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可以作为林业领域控制害虫之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803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22768.7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云南这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西南林业大学
IPC: G06K9/00 , G06F16/58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遥感卫星影像受害松木图像智能识别算法。本方法主要通过遥感卫星电磁波获取大量松木波普信息和高光谱数据,结合流行学习算法ISOMAP和最小二乘回归LSR对高光谱图像进行降维降噪,提取图像特征,从而实现对受害松木图像的智能识别。本发明方法对受害松木的识别率高,能够有效的掌握受害松木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989232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25809.7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化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多组分直链不饱和醛的蚜虫驱避剂,以配制1L驱避剂为例,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1g纯化后的紫叶李树胶,加入到1L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12h,使树胶完全溶于水中形成均匀溶液,得到树胶水溶液,S2、将5g 4-氧代-2-己烯醛、1g反式-2-己烯醛和1g反式-2-辛烯醛加入到上述1L树胶水溶液中,机械搅拌15分钟,得混合溶液,S3、向混合液中加入1mL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室温下继续机械搅拌30分钟,得到驱避剂;制备的蚜虫驱避剂不以杀灭蚜虫为目的,而是有效的驱避蚜虫,所制备的蚜虫驱避剂与杀灭蚜虫的农药相比,无毒无害,对环境危害小,更适合在室外观赏、园艺花卉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30572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18119.5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泽桑梓 , 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栽培平菇的薇甘菊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薇甘菊40~70份、木屑20~30份、麦麸5~15份、生石灰2~4份、石膏粉2份、普钙2份、尿素0.1份;且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pH值为8~8.5。用质量浓度为2~5%的生石灰水浸泡薇甘菊数小时后,再加入木屑、麦麸、石膏粉、普钙和尿素,搅拌均匀后,用生石灰水调节含水量至60~65%、pH值为8~8.5,即得到薇甘菊培养基。本发明既可以有效转变有害植物薇甘菊进行资源化利用,又可以替代食用菌生产原材料,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为薇甘菊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发明具备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