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188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17264.4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辉 , 李春龙 , 李福超 , 鞠登峰 , 梁云 , 李勇 , 熊俊杰 , 左石 , 冉启华 , 李砚玲 , 曾鹏飞 , 高志东 , 刘野然 , 杨环宇 , 邓辉 , 孙晓艳 , 黄莉 , 黄凤 , 田文锋 , 杨智豪 , 王瑶 , 于温方 , 宋磊 , 孟繁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绝缘子的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动态调谐方法,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包括调节系统发射端相位差的可调电感,动态调谐方法包括:根据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的电路模型构建系统等效模型;根据系统等效模型确定系统谐振时系统输入相角和可调电感电感值的关系;基于系统输入相角和可调电感电感值的关系以及磁阻等效模型确定可调电感的线圈匝数;根据线圈匝数调节可调电感,对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动态调谐。通过实施本发明,实现了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的动态调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因参数扰动导致的系统失谐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95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104650.X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nventor: 李春龙 , 鞠登峰 , 黄辉 , 梁云 , 李勇 , 熊俊杰 , 左石 , 冉启华 , 李福超 , 李砚玲 , 曾鹏飞 , 高志东 , 刘野然 , 杨环宇 , 邓辉 , 孙晓艳 , 黄莉 , 黄凤 , 田文锋 , 杨智豪 , 王瑶 , 于温方 , 宋磊 , 孟繁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的最优工作频率确定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的发射回路相位角以及输出回路电流随频率和负载的变化关系曲线确定发射回路相位为零时对应的多个候选频率点;选取与多个候选频率点对应的多个频率范围内输出回路电流相对变化最小时的候选频率点作为多级磁谐振无线传能系统的最优工作频率。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由于频率波动无法保证恒流输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9426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215555.8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最优电流比例实现三线圈WPT系统效率优化的方法,属于无线电传输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三线圈WPT系统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推导发射线圈电流IT和接收线圈电流IS存在一个最优比例λopt使得系统效率最高、调节最优电流比例、逆变器移相角δ的控制、有源整流桥移相角ε的控制。本发明适用于基于有源整流桥的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851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01972.3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阻抗匹配的感应能量收集系统最大功率追踪方法,先构建感应能量收集系统模型,在感应取能单元和负载之间设置半有源整流电路;然后,确定感应取能单元的磁芯截面积、饱和磁感应强度、感应线圈绕组匝数以及系统工作角频率;然后获取负载电阻值和感应取能单元的感应电流;最后根据相关参数确定最佳初始导通时间,并控制半有源整流电路的移相角度。该方法以系统非线性磁特性的阻抗匹配思路为基础,实现了宽负载范围、宽感应电流范围的最大功率输出,有效地提高了磁能量收集系统的输出功率密度。同时,只对半有源整流器的初始导通角实行控制,实现了负载或感应电流变化条件下系统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系统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044525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715398.X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电传输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多发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提升方法,包括通过调整多发射机输入阻抗来分配发射机部分之间的传输功率,提高了发生失配时的效率,当输入等效阻抗相同,多发射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得到最大值,所述发射部分包括电流采集模块、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补偿电容、寄生电阻和初级线圈1到n。不需要计算系统的具体效率,只需要TXs的等效电阻相同时,效率即可达到最大值。
-
公开(公告)号:CN210478448U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21159831.8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M1/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磁力技术的供电系统,其供电单元包括由一个底板和五个垂直于底板同一侧的侧板组成的带有四个通槽的槽轨,所述四个通槽由底板的一侧至另一侧分别为通槽A-D,通槽A、C、D中设置有接触电极,通槽B中设置有接触带,将通槽D中的接触电极连接电源负极,将通槽C中的接触电极连接电源正极,在受流器通过供电单元时,受流器内的永磁体可以将柔性接触带吸起,接触带导通通槽C中的接触电极和通槽A中的接触电极,为受流器供电。由于本装置结构简单,机械可靠度高,即使通槽B内有杂质进入也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工作,生产需要的精度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206727695U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20600590.0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40/9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无线手机充电装置,包括无线手机充电壳以及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连接的无线发射端;无线手机充电壳包括具有一开口的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以及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可推拉充电接头,可推拉充电接头包括金属底座以及与所述金属底座连接的插头,金属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围壁;无线发射端包括外壳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电源变换模块和发射线圈与增强线圈组成的磁耦合共振模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手机无线充电效率低且充电范围小,以及目前手机无线充电普适性差的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