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身加强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25563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112353.6

    申请日:2013-04-02

    Inventor: 李京熹 金容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B62D25/082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车身加强结构,其包括:上加强构件和下加强构件,所述上加强构件和下加强构件附接至减振器外壳面板的上部和下部;以及前加强轨道和后加强轨道,所述前加强轨道和后加强轨道分别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附接至所述减振器外壳面板的前侧和后侧,从而增强前车身的强度。

    前车身加强结构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25563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310112353.6

    申请日:2013-04-02

    Inventor: 李京熹 金容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B62D25/082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车身加强结构,其包括:上加强构件和下加强构件,所述上加强构件和下加强构件附接至减振器外壳面板的上部和下部;以及前加强轨道和后加强轨道,所述前加强轨道和后加强轨道分别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附接至所述减振器外壳面板的前侧和后侧,从而增强前车身的强度。

    车身组装结构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4746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756275.2

    申请日:2015-11-09

    Inventor: 宋宗燮 金容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组装结构,其可以包括:侧梁构件,所述侧梁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车身下部的两个侧部处;前围板横向构件,所述前围板横向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其两个侧端部分别组装至所述侧梁构件的前端部;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侧梁构件和车身的中间部分之间,其前端部组装至所述前围板横向构件的下端部;和增强构件,所述增强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侧梁构件之间,每个增强构件的第一端部组装至所述中间构件并且每个增强构件的第二端部组装至所述侧梁构件。

    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43089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810189163.3

    申请日:2008-12-29

    Inventor: 金容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 B62D25/087 B62D25/088 B62D25/2036

    Abstract: 一种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其包括车轮罩内板;公共安装支架,该公共安装支架朝着汽车主体的前方/后方与所述车轮罩内板的外表面相接合,且该公共安装支架在其内具有插入孔,以使得两轮震动吸收器和四轮震动吸收器分别插入到所述孔中;和内车尾连接构件,该内车尾连接构件将所述公共安装支架连接至内车尾板,以加强所述支架的刚度。因此,单一的公共安装支架可以应用到两轮驱动系统和四轮驱动系统中,而不需要分别制造和组装用于两轮震动吸收器的支架和用于四轮震动吸收器的支架,从而可以减少后部主体结构的制造成本。

    车身组装结构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47466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510756275.2

    申请日:2015-11-09

    Inventor: 宋宗燮 金容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组装结构,其可以包括:侧梁构件,所述侧梁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车身下部的两个侧部处;前围板横向构件,所述前围板横向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其两个侧端部分别组装至所述侧梁构件的前端部;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侧梁构件和车身的中间部分之间,其前端部组装至所述前围板横向构件的下端部;和增强构件,所述增强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侧梁构件之间,每个增强构件的第一端部组装至所述中间构件并且每个增强构件的第二端部组装至所述侧梁构件。

    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23978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122710.7

    申请日:2008-12-29

    Inventor: 金容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 B62D25/087 B62D25/088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包括:车轮罩内板;公共安装支架,该公共安装支架朝着车主体的前方/后方与所述车轮罩内板的外表面相接合,且该公共安装支架在其内具有一对插入孔,该一对插入孔的尺寸和结构被设置成分别容纳两轮震动吸收器和四轮震动吸收器;以及上下加强构件,该上下加强构件在与所述公共安装支架相交的位置,而分别与后部底板构件、所述车轮罩内板、内车尾板和车顶内板的内表面一体接合。

    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23978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22710.7

    申请日:2008-12-29

    Inventor: 金容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 B62D25/087 B62D25/088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包括:车轮罩内板;公共安装支架,该公共安装支架朝着车主体的前方/后方与所述车轮罩内板的外表面相接合,且该公共安装支架在其内具有一对插入孔,该一对插入孔的尺寸和结构被设置成分别容纳两轮震动吸收器和四轮震动吸收器;以及上下加强构件,该上下加强构件在与所述公共安装支架相交的位置,而分别与后部底板构件、所述车轮罩内板、内车尾板和车顶内板的内表面一体接合。

    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4308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810189163.3

    申请日:2008-12-29

    Inventor: 金容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 B62D25/087 B62D25/088 B62D25/2036

    Abstract: 一种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其包括车轮罩内板;公共安装支架,该公共安装支架朝着汽车主体的前方/后方与所述车轮罩内板的外表面相接合,且该公共安装支架在其内具有插入孔,以使得两轮震动吸收器和四轮震动吸收器分别插入到所述孔中;和内车尾连接构件,该内车尾连接构件将所述公共安装支架连接至内车尾板,以加强所述支架的刚度。因此,单一的公共安装支架可以应用到两轮驱动系统和四轮驱动系统中,而不需要分别制造和组装用于两轮震动吸收器的支架和用于四轮震动吸收器的支架,从而可以减少后部主体结构的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