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板件制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108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10349125.8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板件制备装置及方法,方法包括:取出成形模具至型腔外;在成形模具上涂抹脱模剂;在脱模剂上依次铺设碳纤维预浸料和隔离膜;打开侧板,将铺设有隔离膜和碳纤维预浸料的成形模具放入型腔内;将颗粒介质装入型腔内,对颗粒介质和成形模具进行加热至第一设定温度范围;压头逐渐施压至第一设定压力范围;将温度以第一设定速度迅速升至第二设定温度范围,压力升至第三设定值,保温保压第一设定时间值;以第二设定速度继续升温至第三设定温度值,压力增至第四设定值,持续第二设定时间范围;自然冷却至室温,打开侧板使颗粒介质从型腔中流出,碳纤维板件制备完成。本发明中的上述方法能够制备具有较大凹凸槽的碳纤维板件。

    纳米粒状碳化物和亚微米晶粒铁素体钢的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321199C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510012940.3

    申请日:2005-10-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材生产过程中和钢材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控制技术,本发明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温轧技术用于高、中和低碳钢钢板、钢带、钢线、钢棒和型钢的生产线上,可使产品直接获得纳米粒状碳化物和亚微米铁素体晶粒组织,因此将取消传统的轧后球化退火处理,在显著提高钢材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钢材生产的能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这类钢材的微观组织特征在于:纳米碳化物呈细小粒状,均匀分布在亚微米铁素体晶粒基体上。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将碳化物平均直径控制在15~100nm范围,铁素体晶粒尺寸控制在亚微米,几微米,甚至更宽的尺寸范围。此技术既可用于工具钢、轴承钢等高碳钢的生产,也可用于低碳和中碳结构钢和合金钢的生产。

    高阻尼内生复合钢板及其制造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644718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7158.2

    申请日:2005-01-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这种高阻尼内生复合钢板的原材料为铸铁。内生复合钢板的金相组织是由细小的、相互平行的片状石墨与钢基体构成的内生复合组织,其强度和塑性显著高于灰口铸铁母材而低于球墨铸铁母材,其阻尼性能略低于灰口铸铁母材而显著高于球墨铸铁母材。上述内生复合钢板的制造方法是:将铸铁液浇铸到钢筒中,钢筒截面为矩形或圆形。球墨铸铁也可直接浇铸成锻坯,不用钢筒。铸造板坯凝固后在650~1000℃锻压成一定厚度的热轧板坯,再在650~1000℃热轧成中厚板,石墨化退火后也可进一步冷轧成薄板。轧后的石墨化退火须在真空中或保护气氛中进行。这种钢板可用于制造减振降噪的壳体,管道、容器和轴类等结构件。

    一种仿穿山甲鳞片表面微织构的滑靴副

    公开(公告)号:CN11526370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895347.1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穿山甲鳞片表面微织构的滑靴副,其包括斜盘、滑靴、织构和凸脊,斜盘和滑靴构成滑靴摩擦副,斜盘表面设置有周向沟槽和径向凹槽,周向沟槽在斜盘表面呈圆周间隔分布,径向凹槽沿直径方向分布;多个周向沟槽之间借助于凸脊连接并呈波纹状微织构,多个径向凹槽呈矩形微织构,波纹形微织构与径向凹槽矩形微织构相互交错呈网状结构。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斜盘表面水膜的流动方向,实现水膜流向与斜盘旋转方向相一致,缓解水流对斜盘表面的冲击,起到保护斜盘表面的效果,降低了水等液体的粘附,弱化了气蚀现象的出现几率,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磨减阻效果。

    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跨模态人群计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686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08011.X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跨模态人群计数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将RGB图像和热度图像输入由CNN组成的双分支网络的各分支中,学习双模态图像的模态特定特征;新颖的跨模态transformer连接CNN双分支网络并学习不同模态图像的全局特征,融合模态特定特征和模态全局特征;跨层连接结构连接网络不同层的融合后的特征图,并经分支注意力模块增强融合的特征图的通道信息;跨模态注意力模块提取不同模态间的互补信息,增强跨模态特征表示;将跨模态注意力模块提取的特征图送入尾部网络中,生成密度图;将密度图逐像素相加得到人群计数结果,本发明可以有效完成人群任意分布的拥挤场景下跨模态人群计数任务。

    一种合金板材热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0180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19971.2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金板材热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方法,属于合金成形极限曲线测量领域。本发明使用氮化硅陶瓷球和二硫化钼为传压介质,具有耐高温的优点,可实现更高的压力、可用于更宽的温度范围;通过改变传压介质构成和模具共同实现了双拉应变区不同应变加载路径;合金板材变形过程中应变测量通过在线视觉测量技术来实现,通过以上三点组合实现合金板材在更宽的温度区间内、更多的加载路径下、更精确的应变测量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试验获取方法。

    纳米粒状碳化物和亚微米晶粒铁素体钢的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752222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012940.3

    申请日:2005-10-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材生产过程中和钢材加工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控制技术,本发明将马氏体/贝氏体组织温轧技术用于高、中和低碳钢钢板、钢带、钢线、钢棒和型钢的生产线上,可使产品直接获得纳米粒状碳化物和亚微米铁素体晶粒组织,因此将取消传统的轧后球化退火处理,在显著提高钢材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钢材生产的能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这类钢材的微观组织特征在于:纳米碳化物呈细小粒状,均匀分布在亚微米铁素体晶粒基体上。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将碳化物平均直径控制在15~100nm范围,铁素体晶粒尺寸控制在亚微米,几微米,甚至更宽的尺寸范围。此技术即可用于工具钢、轴承钢等高碳钢的生产,也可用于低碳和中碳结构钢和合金钢的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