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配电网的故障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07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49331.7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目标配电网的故障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按照预设频率获取目标配电网上多个预设节点处至少一个周期的实时三相电流波形数据;计算各实时三相电流波形数据的零序电流波形数据,并采用预设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提取各节点零序电流波形数据的实时零序高频特征和实时零序工频特征;根据各个节点的实时三相电流波形数据、多个实时零序高频特征和多个实时零序工频特征,生成目标配电网的实时故障识别特征;将故障识别特征输入已训练半监督识别模型,采用已训练半监督识别模型识别并输出目标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信息。本申请的方法,能够有效诊断配电网发生的故障类型,提高对目标配电网进行故障识别的准确率。

    一种基于地中电流控制的双环直流接地极

    公开(公告)号:CN10300101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228873.4

    申请日:2011-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中电流控制的双环直流接地极,属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技术领域。本双环直流接地极,包括接地极、碳床、绝缘层和均流电阻。接地极被包裹在碳床的中心,所述的绝缘层置于碳床的上部。接地极由内环接地极和外环接地极组成,内环接地极和外环接地极同心同平面安装,所述的均流电阻通过导线连接在内环接地极和外环接地极之间。本发明双环直流接地极,采用在接地极上部土壤中敷设绝缘介质薄膜,并在内、外环间添加均流电阻,强制均衡电流在双环接地极内、外环中的分布,从而使地表电位更加均匀,有效减小接地系统的跨步电位差,大大减小直流接地极的尺寸和占地面积,从而降低直流接地极的总体工程造价。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公共接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90808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28884.2

    申请日:2011-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公共接地系统,属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公共接地系统,由多个接地极组成,各接地极通过线路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各接地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相邻的接地极用导线连接成首尾相接,且不相邻的接地极之间用导线相互连接。本发明提出的公共接地系统,将一个区域内的已有的几个直流接地极通过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供所有直流系统共用,同时,该区域今后新建的直流工程都可以直接链接到该公共接地极上,不用再新建新的接地极,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用地面积,降低了设备成本,进而降低了直流输电成本。

    一种用于含离子流直流电场测量的传感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096275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0798854.3

    申请日:2016-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含离子流直流电场测量的传感器装置,属于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领域。该测量装置由两个电位互相独立且绝缘隔离的传感器和,和由差分信号处理模块、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及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及无线供能模块组成的信号处理电路构成;其中,传感器与传感器用绝缘材料隔开,通过绝缘材料进行机械上的连接,以实现完全电位隔离,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PCB版上,分别与两个传感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便捷、有效、可靠地进行离子流场条件下的直流合成场强测量,可以为后续为输电线路防雷、故障定位和在线监测等过程提供更好的原始数据。

    一种多阶段可逆热致变色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0541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311527033.7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阶段可逆热致变色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二炔纳米管指示剂和硅橡胶绝缘材料基体;所述硅橡胶绝缘材料基体的制备原料包括含有线型聚二甲基硅氧烷前体的基础剂、交联剂和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材料利用聚二炔纳米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实现硅橡胶绝缘材料的可逆热致变色。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不影响基体本身机械、绝缘性能的前提下,既能够实现从室温至120℃的多阶段(蓝‑紫‑红‑橙)可逆颜色变化,实现较宽温度范围的设备温度监控,也能实现异常温升的在线预警。

    基于波导光栅结构的电场传感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9805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26751.6

    申请日:2025-01-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波导光栅结构的电场传感器件,涉及电场传感技术领域,该电场传感器件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的第一波导光栅结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偶极子天线和第二偶极子天线,第一波导光栅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波导光栅结构的相对两侧。第一偶极子天线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偶极子天线与第二电极电连接。利用偶极子天线接收外部电场,并传递到第一波导光栅结构两侧的电极上,放大施加在第一波导光栅结构上的电场,从而增加电场传感器件的测量量程。并且,电场传感器件具有宽频带测量、非接触式测量、体积小、灵敏度高、温、湿度稳定性高、绝缘成本低、安装便捷等特点,适合在电力网络中大规模布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