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段和/或管段截面呈异型/形的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90647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3138077.8

    申请日:2003-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管段和/或管段截面呈异型/形的强化换热管属强化换热和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由不同截面的管段组成,即:圆管(即基管)段、扁圆形管段、蛋形管段、半月形管段、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和过渡管段;所述的强化换热管至少含有上述管段中的三种,余下四种可与前三种有选择性地搭配。它比圆管增强换热30~500%,流阻仅增20~100%,同时还具有不易结垢、容易清洗、减小振动的优点。

    圆-椭圆截面交叉缩放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90645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3104763.7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06

    Abstract: 圆—椭圆截面交叉缩放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传热元件。它是由若干圆管段、椭圆管段和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圆管段和椭圆管段依次周期排列,而且相邻椭圆管段的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本发明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的,其优点是流动阻力小,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有更好的协同程度,因此具有更好的传热强化性能,在设计制造折流板和折流杆时,加工和装配更方便。本发明适用范围广,既能用于单相流体传热强化,亦可用于流动沸腾、流动冷凝等相变换热强化;由于管截面形状和大小的频繁变化,非常有利于阻止污垢的形成,用本发明制造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管束的振动要比用普通圆管制造的大为减轻,从而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双向合成喷射流陀螺仪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046C

    公开(公告)日:2004-06-09

    申请号:CN01129222.9

    申请日:2001-06-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双向合成喷射流陀螺仪。采用两股速度相反的完全相同的由带驱动器的振动膜、合成喷腔体和喷口构成的合成喷射流源,一对或者多对温度传感器对称布置在合成喷射流的中心线两侧,该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位于喷口直径9-15倍距离外。本发明无论在匀角速度和非匀角速度情况下,都能顺利地检测角速度,结构简单,寿命长,可以采用微加工技术,加工方便,成本低。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本发明适合于不同场合下的应用,特别是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

    微液滴振荡型硅槽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477208A

    公开(公告)日:2004-02-25

    申请号:CN03137632.0

    申请日:2003-06-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液滴振荡型硅槽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包括微槽,以及微槽背面由绝热槽隔开的恒温区,在微槽背面的电阻式微温度传感器,对称置于该温度传感器两侧的微加热器。在生物基因组研究、法医学、遗传分析、治疗效果评估和医疗诊断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样品与反应物以微液滴形式在具有三个恒温区的槽中振荡运动以实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变性、退火和延伸过程,减小了生物芯片工作时所需要的驱动压力,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气泡对芯片功能的影响;集成于芯片上的恒温区有利于PCR反应混合物实现快速的升降温过程,并便于改变工作区温度以优化PCR过程,或实现某些特殊要求;采用硅微加工技术制造,便于大批量生产,尺寸小,成本低。

    圆—椭圆截面交叉缩放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447088A

    公开(公告)日:2003-10-08

    申请号:CN03104763.7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06

    Abstract: 圆—椭圆截面交叉缩放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传热元件。它是由若干圆管段、椭圆管段和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圆管段和椭圆管段依次周期排列,而且相邻椭圆管段的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本发明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的,其优点是流动阻力小,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有更好的协同程度,因此具有更好的传热强化性能,在设计制造折流板和折流杆时,加工和装配更方便。本发明适用范围广,既能用于单相流体传热强化,亦可用于流动沸腾、流动冷凝等相变换热强化;由于管截面形状和大小的频繁变化,非常有利于阻止污垢的形成,用本发明制造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管束的振动要比用普通圆管制造的大为减轻,从而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微型硅桥式热对流加速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373367A

    公开(公告)日:2002-10-09

    申请号:CN02116842.3

    申请日:2002-04-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型硅桥式热对流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包括一密封腔体,在该腔体中心处的一加热丝,对称置于该加热丝两侧的两对温度传感器,以及由该两对温度传感器构成的桥式温度检测电路。在汽车、航空、船舶导航系统、民用产品及军事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热对流原理来检测加速度信息,没有质量块,可工作在高量程下,耐冲击;采用硅微加工方法制造,便于大批量生产,尺寸小,成本低;用两对温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信息,并对结构参数和工作介质作了优化,使它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灵敏度和响应频率。

    须毛状传热强化元件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964C

    公开(公告)日:2001-08-22

    申请号:CN98100889.5

    申请日:1998-03-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须毛状传热强化元件,该元件由流体通道,金属细丝和支架组成。支架处于通道的中轴线上,1~3根金属细丝形成与通道壁面成80~100°的截面,截面上的金属细丝沿圆周均布。本发明设计的传热强化元件,在Re=300-4000范围内,换热系数可以提高2-25倍,而功耗只增加1-3倍,从而能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热设备和换热器中,特别适用于以气体或低导热系数的流体作为传热介质的换热器。

    分段旋转多头弹簧式自清洁强化换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13769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117680.X

    申请日:2008-08-04

    Abstract: 分段旋转多头弹簧式自清洁强化换热装置属于自清洁强化换热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自旋转转子含有可在管内流体驱动下绕软轴旋转的至少一个旋转驱动叶轮和弹簧组;旋转驱动叶轮含有套在软轴上的旋转轴套,弹簧组与旋转轴套连接为一体,并随旋转轴套共同绕软轴旋转;弹簧组含有至少两头弹簧,该弹簧组在旋转时对换热管内壁清洗除垢和强化换热;弹簧组的弹簧截面的当量直径与换热管内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15%;弹簧组的弹簧的螺距与换热管内径之比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4。本发明具有流动阻力小、清洗和除垢效果佳、强化对流换热效果显著和长寿命长等优点。

    微液滴振荡型硅槽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267565C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03137632.0

    申请日:2003-06-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液滴振荡型硅槽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包括微槽,以及微槽背面由绝热槽隔开的恒温区,在微槽背面的电阻式微温度传感器,对称置于该温度传感器两侧的微加热器。在生物基因组研究、法医学、遗传分析、治疗效果评估和医疗诊断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样品与反应物以微液滴形式在具有三个恒温区的槽中振荡运动以实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变性、退火和延伸过程,减小了生物芯片工作时所需要的驱动压力,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气泡对芯片功能的影响;集成于芯片上的恒温区有利于PCR反应混合物实现快速的升降温过程,并便于改变工作区温度以优化PCR过程,或实现某些特殊要求;采用硅微加工技术制造,便于大批量生产,尺寸小,成本低。

    一种热水器换热管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40729A

    公开(公告)日:2006-03-01

    申请号:CN200510056765.8

    申请日:2005-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2 F28D7/0016 F28F1/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换热管,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该换热管用于在管内外进行热交换,在处于管内流体的雷诺数(Re)低于7000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管段内壁表面或在处于流体进口处附近的管段内壁表面,设有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的高度(H1)为0.8mm~2.0mm;或该突起部的高度(H1)与内径(D)的比为0.1~0.25。本发明的特点为:利用简单的结构,可在低雷诺数区域,既可提高传热性能,又可确保管内的压力损失较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