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温室内利用复花芽嫁接繁育营养钵桃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3360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66529.8

    申请日:2018-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季温室内利用复花芽嫁接繁育营养钵桃苗的方法,其步骤包括:(1)砧木种子前处理;(2)砧木种子置于冷库中冷藏催芽;(3)播种;(4)砧木培养与筛选;(5)接穗采集:从母株上采集芽体饱满的结果枝作为接穗;(6)冬季嫁接:选取接穗中部饱满复花芽,带木质削取带复花芽的芽片,在砧木基部光滑处削比芽片略长的接口,进行嫁接;(7)嫁接后剪砧去花;(8)嫁接苗去花后管理;(9)出圃。本发明中桃苗在冬季嫁接,春季出圃,缩短育苗周期。砧木直接长在营养钵内,避免起苗对桃苗根系的损伤,提高桃苗定植成活率。营养钵苗可以周年定植成活。嫁接在室内进行,避免常规育苗嫁接在高温季节进行,降低了嫁接劳动强度。

    阳台水培菜园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37895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537643.X

    申请日:2014-10-10

    Inventor: 白红武 何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阳台水培菜园,主要应用于家庭园艺领域。具体步骤为:阳台水培菜园,包括管道式水培栽培装置,定时营养液循环系统,定时补光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管道式水培栽培装和定时营养液循环系统之间还设置有过滤装置;阳台水培菜园可实现定时运行,也可人工开关,还可以远程控制;管道式水培栽培装的底部设有保温育苗盒。

    一种光诱导型启动子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987591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710204994.2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诱导型启动子基因,包括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同源核苷酸序列,所述光诱导型启动子基因包括来自水稻Nipponbare of ssp.japonica of Oryza sativa(rice)的RbcS基因及内含子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诱导表达的方法,包括将上述载体引入植物愈伤组织细胞、生长成具有光诱导型表达的转基因植物。本发明利用光诱导型启动子代替组成型启动子,获得含光诱导启动子的双元表达载体;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将其导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可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向操作,获得光诱导表达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一种光诱导型启动子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98759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04994.2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诱导型启动子基因,包括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同源核苷酸序列,所述光诱导型启动子基因包括来自水稻Nipponbare of ssp.japonica of Oryza sativa(rice)的RbcS基因及内含子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诱导表达的方法,包括将上述载体引入植物愈伤组织细胞、生长成具有光诱导型表达的转基因植物。本发明利用光诱导型启动子代替组成型启动子,获得含光诱导启动子的双元表达载体;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将其导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可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向操作,获得光诱导表达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一种叶菜植物栽培系统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8645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80488.8

    申请日:2016-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01G3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菜植物栽培系统,包括多层支撑架、水培盒、供液管、回液管、储液池和控制系统等;水培盒的四角安装有铆螺母,方便与支撑架连接,水培盒层数为2~8层,孔与孔间距5cm,调节范围在5cm~180cm,支撑架上置拼装卡槽,下置省力调节底座,可手动调节水平;水培盒背面设有可变卡扣,用于固定LED灯,夏季使用30mm卡扣,利于通风散热;冬季使用10mm卡扣,利用LED灯的余温加热水培盒;储液池内设有水泵、过滤器、PH探头、EC探头、温度探头等,为控制系统提供实时环境参数;在智能终端无效的情况下,可快速切换成手动定时状态,确保安全生产;整体结构经科学计算,承力合理,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