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1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08029.6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04 , H01M4/0404 , H01M4/0435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62 , H01M4/621 , H01M4/623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披露了一种多层负极和包括该多层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多层负极包括:集电器,所述集电器配置成在外部引线与负极活性材料之间传输电子;第一负极混合物层,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形成在所述集电器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并且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第一粘合剂;和第二负极混合物层,所述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上并且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具有约0.9g/cc至2.0g/cc的电极密度,并且所述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具有约0.2g/cc至1.7g/cc的电极密度,该范围低于所述第一负极混合物层的电极密度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89101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51923.9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2 , H01M4/505 , H01M4/523 , H01M4/525 , H01M4/60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其中在具有式LixMyO2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粒子的表面上涂布有羧甲基纤维素衍生物,其中:M:NiaMnbCoc,其中0≤a≤0.9,0≤b≤0.9,0≤c≤0.5,且0.85≤a+b+c≤1.05,且x+y=2,其中0.95≤x≤1.15。
-
公开(公告)号:CN102210045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0980144886.4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48 , H01M4/58 , H01M4/04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45/1228 , C01G51/42 , C01G51/50 , C01G53/42 , C01G53/50 , C01P2002/52 , C01P2002/77 , C01P2006/40 , H01M4/131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含有基于选自Ni、Mn和Co中的至少一种过渡金属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有氟,其中大多数氟位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且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还包含选自Mg、Ti、Zr、Al和Fe中的至少一种金属以及硫(S)。
-
公开(公告)号:CN11069215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880024726.5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混合物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第一粘合剂、电极活性材料和导电材料引入挤出机,在所述挤出机中执行所述第一粘合剂、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和所述导电材料的第一混合,额外地将第二粘合剂引入至所述挤出机中并执行第二混合,从所述第一混合和所述第二混合得到电极混合物;一种由此制造的电极混合物;以及一种利用所述电极混合物的电极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5467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880027935.5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正极的方法,包括通过将正极活性材料、干燥的导电材料和干燥的粘合剂进行干混来制备混合物,对所述混合物施加高剪切力,将所述混合物设置于集电器上,和对其上设置有所述混合物的所述集电器进行辊压,其中所述干燥的导电材料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中的至少任一种,所述高剪切力为50N至1000N。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16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07267.5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多层负极和包括该多层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多层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该负极集流体配置成在外部引线与负极活性材料之间传输电子;第一负极混合物层,该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形成在集流体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并且包含天然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以及第二负极混合物层,该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形成在第一负极混合物层上并且包含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843179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80048303.X
申请日:2012-12-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20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由聚集石墨片的球形粒子构成的天然石墨粒子,所述球形粒子的外表面未涂布碳基材料,其中所述粒子的表面在拉曼光谱的R值[R=I1350/I1580](I1350为约1350cm-1的拉曼强度,且I1580为约1580cm-1的拉曼强度)为0.30~1.0的范围内具有至少0.3的非晶化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16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780007267.5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多层负极和包括该多层负极的锂二次电池,该多层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该负极集流体配置成在外部引线与负极活性材料之间传输电子;第一负极混合物层,该第一负极混合物层形成在集流体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并且包含天然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以及第二负极混合物层,该第二负极混合物层形成在第一负极混合物层上并且包含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93579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33765.6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 化学
IPC: H01M4/04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02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制备负极的方法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包括:电极集电体;和形成于上述电极集电体上的多层活性物质层,其中上述多层活性物质层包含:包含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一次负极活性材料层;和包含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二次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相对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而言具有较低的压实密度及较大的平均粒子大小,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及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分别包含结晶质类碳。本发明的负极在压延工序之后也能提高电极表面的孔隙率,并能提高离子向电极内部的移动性,因此能够提高锂二次电池的充电特性及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26242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80000767.2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3 , H01M4/583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4 , H01M4/0435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呈多层结构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电极集电体;一次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形成于所述电极集电体上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二次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于所述一次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并包含相对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而言具有较低的压实密度及较大的平均粒子大小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负极,通过在电极集电体上包括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压实密度及平均粒子大小不同的两种负极活性物质的多层活性物质层,从而在压延工序之后也能提高电极表面的孔隙率,并能提高离子向电极内部的移动性,因此,能够提高锂二次电池的充电特性及寿命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