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
    11.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46155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80099673.0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提供能够对配重构件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高精度地施力并能够根据离心力而使配重构件稳定地移动的动力传递装置。离心离合器单元(9)构成为具备保持构件(11)、压接构件(12)及对配重构件(10)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16),配重构件(10)分别收容于遍及保持构件(11)的周向而形成有多个的收容部(11a),从而能够向放射状方向移动,并且施力构件(16)在收容部(11a)的内周壁面(11aa)与配重构件(10)之间在周向上各配设多个而对配重构件(10)从外径侧位置朝向内径侧位置施力。

    动力传递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733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80080216.4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使得能够在产生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离合器操作。压力构件(5a、5b)包括:第一压力构件(5a),其可以借助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沿对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其可以借助致动构件(10)的致动力沿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重量构件(8)从外直径位置向内直径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跟随联动构件(9)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使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5a)移动,以允许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接触压力。

    动力传递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6733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80216.4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使得能够在产生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离合器操作。压力构件(5a、5b)包括:第一压力构件(5a),其可以借助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沿对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第二压力构件(5b),其可以借助致动构件(10)的致动力沿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重量构件(8)从外直径位置向内直径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5a)跟随联动构件(9)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使第二压力构件(5b)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5a)移动,以允许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之间的接触压力。

    动力传递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517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80055834.9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利用该动力传递装置,当压力构件处于非致动位置时,通过使传动侧离合器板与从动侧离合器板按压接触,可以将车轮中的旋转力传递到发动机以引起发动机制动,并且可以稳定地进行在引起发动机制动时由配重构件引起的作用。动力传递装置具有反扭矩传递凸轮,该反扭矩传递凸轮能够使第二离合器构件4b移动,从而在压力构件5处于非致动位置的同时,当经由输出轴3将旋转力输入到第一离合器构件4a时使传动侧离合器板6与从动侧离合器板7按压接触。反扭矩传递凸轮可以使第二离合器构件4b朝向联动构件9移动,以保持联动构件与配重构件8之间的接触。

    动力传递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15944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580043671.9

    申请日:2015-08-07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在此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根据需要变更反扭矩限制器凸轮操作时的扭矩以及压接触辅助凸轮操作时的扭矩,并且在使压接触辅助凸轮的凸轮面相互面对并且反扭矩限制器凸轮的凸轮面相互面对的同时地使离合器构件与压力构件满意地相互接合,因此使嘎嘎声最小化。压力构件(5)侧的用于离合器弹簧(10)的接收部包括与压力构件(5)分离的接收构件(11)。构成反扭矩限制器凸轮的第一凸轮面(C1)与第二凸轮面(C2)分别形成在接收构件(11)与离合器构件(4)上,并且构成压接触辅助凸轮的第三凸轮面(C3)与第四凸轮面(C4)分别形成在压力构件(5)与离合器构件(4)上。

    动力传递装置
    16.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05729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80058092.7

    申请日:2021-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对安装于压力部件的从动侧离合器板供给足够的油的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离合器部件,与能够使车辆的车轮旋转的输出轴(3)连结;及压力部件(5),能够在动作位置与非动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动作位置是使驱动侧离合器板与从动侧离合器板压力接触而成为能够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车轮的状态的位置,所述非动作位置是使该驱动侧离合器板与从动侧离合器板的压力接触力释放而能够将发动机的驱动力向车轮的传递切断的位置,从动侧离合器板(7a、7b)安装于第二离合器部件(4b)及压力部件(5),并且压力部件(5)形成有能够使油朝着安装于该压力部件(5)的从动侧离合器板(7b)流动的油流通路。

    动力传递装置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73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980079057.6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便于组装轴承保持构件,并且在换档操作期间能够使轴承保持构件稳定地致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离合器构件(4a,4b);压力构件(5);配重构件(8);联动构件(9);以及轴承保持构件(C),所述轴承保持构件联接到致动构件(10)并且保持置于致动构件(10)和压力构件(5)之间的轴承;轴承保持构件(C)由具有开口端的筒状构件形成,并且通过将所述开口端(Ca)装配到形成在第一离合器构件(4a)中的凹部(4d)中进行附接。

    动力传递装置
    18.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628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68043.9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使得能在产生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离合器操作。压力构件(5a、5b)包括:第一压力构件,其可以借助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沿对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第二压力构件,其可以借助致动构件(10)的致动力沿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重量构件(8)从外直径位置向内直径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跟随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使第二压力构件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移动,以允许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接触压力。

    动力传递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7401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63254.6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联接到输出轴(3)的第一离合器构件(4a);附接有从动侧离合器片(7)的第二离合器构件(4b);和反向扭矩传递凸轮,当向第一离合器构件(4a)输入旋转力时,该反向扭矩传递凸轮可以使第二离合器构件(4b)移动并且按压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从动侧离合器片(7)。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减震构件(12),该减震构件:置于第一离合器构件(4a)和第二离合器构件(4b)之间;并且可以通过在链接构件(9)移动且压力构件(5)从非工作位置朝向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而允许链接构件(9)和压力构件(5)移动,并且施加推动力。

    动力传递装置
    20.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42770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80099677.9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提供能够在配重构件简易且正确地安装第一球状构件及第二球状构件且能够使制造成本降低的动力传递装置。离心离合器单元(9)具备:保持构件(11);压接构件(12);第一球状构件(14),使一部分从一方的开口(10aa)突出,能够与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及第二球状构件(15),使一部分从另一方的开口(10ab)突出,能够与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贯通孔(10a)从一方的开口(10aa)到另一方的开口(10ab)形成为锥状,并且第一球状构件(14)由该一方的开口(10aa)及另一方的开口(10ab)中的小径的开口的外周缘部防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