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55643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110307038.X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20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辊(20)包括:定影套(21),具有通过加热手段(25)加热的发热层,且熔融调色剂像(T)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以及定影辅助辊(22),在外周面具有发泡层(23),且内插在定影套(21)。在发泡层(23)的外周面,将除去气泡露出的凹部的表面部粘接在定影套(21)的内周面。能提供通过简易构成防止在记录介质上发生折皱的定影辊。
-
公开(公告)号:CN104317175B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410645064.7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装置和调色剂容器。本发明提供了基板,其中形成端子和孔,所述端子与安装在成像设备内的主体侧端子形成接触以传送信息,所述孔与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内的突出部分相接合。与形成在成像设备主体的突出部分内的主体侧接地端子相结合的接地端子形成在基本内所形成的孔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133357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410374095.3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PC: G03G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拆卸装置、显影剂容器和成像设备。所述可拆卸装置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内并且保持信息存储装置,包括:所述信息存储装置,其包括:信息存储单元,该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在成像设备主体和可拆卸装置之间通信的信息;端子,该端子与在成像设备主体内安装的主体侧端子形成接触并且与成像设备主体通信信息;基板,该基板保持信息存储单元和端子,并且包括孔和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其允许成像设备主体内安装的突出部分插入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553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210562751.3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nventor: 川田哲平 , 佐藤雅彦 , 石井贤治 , 吉川政昭 , 吉永洋 , 内谷武志 , 小川祯史 , 高木启正 , 岩谷直毅 , 瀬下卓弥 , 今田高广 , 后藤创 , 长谷岳诚 , 斋藤一哉 , 下川俊彦 , 汤浅周太郎 , 吉浦有信 , 山地健介 , 铃木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2053 , G03G15/2017
Abstract: 本发明定影装置包括:可回转的环状定影带(21);夹持部形成部件(24),配设在定影带(21)的内侧;支承部件(25),支承夹持部形成部件(24);对向旋转体(22),通过定影带(21)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相接,在与定影带(21)之间形成夹持部(N);加热源(23),加热定影带(21);以及带保持部件,可回转地保持定影带(21)的端部。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从夹持部(N)中心位于上游侧的长度比位于下游侧的长度长。提供能减轻对带的负荷、防止带破损或断裂定影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31717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45064.7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装置和调色剂容器。本发明提供了基板,其中形成端子和孔,所述端子与安装在成像设备内的主体侧端子形成接触以传送信息,所述孔与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内的突出部分相接合。与形成在成像设备主体的突出部分内的主体侧接地端子相结合的接地端子形成在基本内所形成的孔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55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562751.3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nventor: 川田哲平 , 佐藤雅彦 , 石井贤治 , 吉川政昭 , 吉永洋 , 内谷武志 , 小川祯史 , 高木启正 , 岩谷直毅 , 瀬下卓弥 , 今田高广 , 后藤创 , 长谷岳诚 , 斋藤一哉 , 下川俊彦 , 汤浅周太郎 , 吉浦有信 , 山地健介 , 铃木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2053 , G03G15/2017
Abstract: 本发明定影装置包括:可回转的环状定影带(21);夹持部形成部件(24),配设在定影带(21)的内侧;支承部件(25),支承夹持部形成部件(24);对向旋转体(22),通过定影带(21)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相接,在与定影带(21)之间形成夹持部(N);加热源(23),加热定影带(21);以及带保持部件,可回转地保持定影带(21)的端部。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从夹持部(N)中心位于上游侧的长度比位于下游侧的长度长。提供能减轻对带的负荷、防止带破损或断裂定影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55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554732.6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nventor: 岩谷直毅 , 佐藤雅彦 , 吉川政昭 , 石井贤治 , 吉永洋 , 小川祯史 , 内谷武志 , 高木启正 , 瀬下卓弥 , 今田高广 , 长谷岳诚 , 后藤创 , 吉浦有信 , 川田哲平 , 下川俊彦 , 汤浅周太郎 , 斋藤一哉 , 山地健介 , 铃木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2053 , G03G15/2017 , G03G2215/2035
Abstract: 本发明定影装置包括:环状定影带(21);夹持部形成部件(24),配设在定影带(21)的内侧;支承部件(25),支承夹持部形成部件(24);对向旋转体(22),通过定影带(21)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相接,形成夹持部(N);加热源(23),在夹持部(N)以外地方用辐射热直接加热定影带(21);以及反射部件(26),反射加热源(23)的热。支承部件(25)包括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接触的基部(25a),以及从该基部(25a)朝推压方向立起的二个立起部(25b)。加热源(23)的发热部的局部配设在围住基部(25a)和立起部(25b)的位置,发热部的其它部分配设在不围住基部(25a)和立起部(25b)的位置。提供能一边防止发生扭折一边效率良好地加热带的定影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35779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10126328.8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0233 , G03G15/025 , G03G2215/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装置,具有该充电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充电辊(102)包括导电性支承体(201),设置在导电性支承体(201)外周面的电阻调整层(202),使得导电性支承体(201)与像载置体(101)接近,并保持一定距离,在导电性支承体(201)的两端部附近分开地设置非导电性间隙保持部件(203),该间隙保持部件(203)的外周比充电装置(102)突出,其突出量朝着图像形成范围的中心方向减少。提供在使用初期,即使经过一段时间,都能够与像载置体之间保持稳定的间隙,且耐久性能高的充电装置,具有该充电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35778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610163923.4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0208 , G03G15/025 , G03G2215/025
Abstract: 一种形成具有对靠近构件维持稳定间隙的高耐久性的充电滚子的导电构件,包括:长的导电支撑主体、电阻调整层和间隙维持构件,其中将对着电阻调整层的端面的间隙维持构件的部分的厚度设定为X2,满足关系1mm≤X2≤3mm,将在电阻调整层的端面和对着这些端面的间隙维持构件之间的间隔设定为X3,满足关系0.1mm≤X3≤1mm,将从对着电阻调整层的端面的间隙维持构件的表面到电阻调整层的直径减少部分的台阶差表面之间的间隔设定为X4,则X4为5mm或更大,并且比从对着电阻调整层的端面的间隙维持构件的表面到对着对应于光敏主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端部分的电阻调整层上的位置的长度短。
-
公开(公告)号:CN100495232C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510092376.0
申请日:2005-06-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nventor: 荒井裕司 , 大慈弥笃哉 , 多和田高明 , 小池寿男 , 雨宫贤 , 新谷刚史 , 川隅正则 , 米田拓司 , 富田正实 , 内谷武志 , 桑原延雄 , 长岛弘恭 , 小野博司 , 藤城宇贡 , 水石治司 , 横野政治
Abstract: 一种充电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其通过定量确定充电电流的波动值与感光体和充电辊之间间隙的波动值之间的关系来规定一可允许的间隙波动值,可减小充电电流的电流波动值并防止由成膜等导致的图像缺陷。在配备有设在距感光体一微小间隙处且用于执行充电的充电辊的充电装置中,当感光体的被充电侧与充电辊的充电侧之间的间隙(μm)具有最大值Gmax(μm)和最小值Gmin(μm)时,满足关系Gmax-Gmin≤30(μ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