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5185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2156.3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585 , H01M2/18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M2/18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电极组装体是将片状的正极(11)和片状的负极(12)隔着袋状隔离物(13)交替层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组装体。正极(11)的第1主面(11a)比负极(12)的第1主面(12a)面积小,正极(11)的第2主面(11b)比负极(12)的第2主面(12b)面积小。正极(11)和负极(12)的第1主面(11a、12a)彼此隔着袋状隔离物(13)相互相对,正极(11)和负极(12)的第2主面(11b、12b)彼此隔着袋状隔离物(13)相互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31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80019362.9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5/346 , H01G2/14 , H01G9/0003 , H01G9/12 , H01G11/16 , H01H35/26 , H01M2/30 , H01M2/345 , H01M2200/2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其的蓄电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有在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变形的变形板、构成通电路径的通电板、接点板。通电板包括与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接点板包括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在变形板形成有能够接受壳体(1)内的内压的受压部和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抵接部。通过以抵接部向接点板侧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第2接点部能够从通电板分离。变形板与通电板和接点板绝缘。通电板被配置成被变形板和接点板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689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25089.X
申请日:2015-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31 , H01G11/16 , H01G11/74 , H01G11/80 , H01M2/06 , H01M2/30 , H01M2/34 , H01M10/44 , H01M2010/4271 , H01M2200/00 , H02J2007/0037
Abstract: 蓄电装置100具备外壳1、端子5以及电流切断装置30。端子5经由形成于外壳1的端子壁9的开口11与外壳1的内外连通。端子5具有柱状部14和基底部15。在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配置有具有对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分19a的绝缘性的第一密封部件19,第一密封部件19环绕柱状部14的周围。在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的空间中的比第一密封部分19a更靠外壳内部侧的第一空间20配置有环绕柱状部14的周围的绝缘性的第一绝缘部件36。在第一空间20从第一空间20的外壳外部侧的端面直至外壳内部侧的端面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19与第一绝缘部件36的至少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08432027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680076273.1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58 , H01M50/531 , H01M50/463 , H01M4/13
Abstract: 第1电极片(30)在正极金属箔(31)的第1面(AA)具有第1面活性物质层(32),在第2面(BB)具有第2面活性物质层(36)。第1面活性物质层具有:第1面平行部(33),其沿着第1面设置;第1面锥形部(34),其设置在第1面的正极第1侧边(30a)和第1面平行部之间,并且在第1面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AA1)上向集电部(31a)的内侧倾斜;以及第1面弯曲部(35),其在第1面平行部和第1面锥形部之间从该第1面平行部到该第1面锥形部以曲面状连续。隔离物(54)具有覆盖正极金属箔的第1面侧的第1隔离物(55)和覆盖正极金属箔的第2面侧的第2隔离物(56)。第1隔离物中与第1面锥形部相对的部位是沿着第1面锥形部配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689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580025089.X
申请日:2015-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31 , H01G11/16 , H01G11/74 , H01G11/80 , H01M2/06 , H01M2/30 , H01M2/34 , H01M10/44 , H01M2010/4271 , H01M2200/00 , H02J2007/0037
Abstract: 蓄电装置100具备外壳1、端子5以及电流切断装置30。端子5经由形成于外壳1的端子壁9的开口11与外壳1的内外连通。端子5具有柱状部14和基底部15。在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配置有具有对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分19a的绝缘性的第一密封部件19,第一密封部件19环绕柱状部14的周围。在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的空间中的比第一密封部分19a更靠外壳内部侧的第一空间20配置有环绕柱状部14的周围的绝缘性的第一绝缘部件36。在第一空间20从第一空间20的外壳外部侧的端面直至外壳内部侧的端面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19与第一绝缘部件36的至少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0761552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29502.4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2/26 , H01M10/04 , H01M10/0585 , H01G11/76
Abstract: 极耳群(36)具有:第1弯曲部(36a),其以在电极组装体(12)的层叠方向L上的第1端部处层叠的状态朝向电极组装体(12)的层叠方向L上的第2端部弯曲;以及延出部(36b),其从第1弯曲部(36a)向层叠方向L突出。极耳群(36)利用位于延出部(36b)的导通部(W)与导电构件(51)导通。导电构件(51)包括:固定片(52),其固定于盖构件(15)的内面,且介于延出部(36b)与盖构件(15)之间;以及连接片(53),其与固定片(52)交叉且朝向电极组装体(12)突出。极耳群(36)利用位于延出部(36b)的导通部(W)与连接片(53)导通。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28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380057444.2
申请日:2013-11-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41 , H01M2/024 , H01M2220/20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有收容了电极组件的壳体、和设于壳体且使该壳体内的压力向壳体外释放的压力释放阀。压力释放阀具有构成压力释放阀的周缘的一部分的弧部、交叉槽、以及与交叉槽的端部连接并且沿着弧部的多个弧状槽。当假定了沿交叉槽延长且与压力释放阀的周缘交叉的假想直线时,假定出由假想直线与压力释放阀的周缘包围的第一区域和由假想直线与压力释放阀的周缘包围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与弧部接触的部分比第二区域的与弧部接触的部分多。第一区域的面积比第二区域的面积大。
-
公开(公告)号:CN10605813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91469.1
申请日:201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5/346 , H01G2/14 , H01G9/0003 , H01G9/12 , H01G11/16 , H01H35/26 , H01M2/30 , H01M2/345 , H01M2200/2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流切断装置以及使用其的蓄电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有在壳体内的内压上升并超过规定水平时变形的变形板、构成通电路径的通电板、接点板。通电板包括与接点板接触的第1接点部。接点板包括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点部。在变形板形成有能够接受壳体(1)内的内压的受压部和与第1接点部接触的抵接部。通过以抵接部向接点板侧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第2接点部能够从通电板分离。变形板与通电板和接点板绝缘。通电板被配置成被变形板和接点板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496271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80008172.5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4 , H01M10/14 , H01M2/02 , H01M2/16 , H01G13/00 , H01G11/86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Abstract: 电极层叠装置(20)具备:层叠单元(25),其配置在搬运带隔离物的正极(11)的正极搬运单元(21)和搬运负极(9)的负极搬运单元(22)之间,具有供带隔离物的正极(11)和负极(9)交替层叠的多级的层叠部(33);搬运控制部(61),其控制驱动部(28),从而将由正极搬运单元(21)搬运的多个带隔离物的正极(11)保持于与多级的层叠部(33)对应的高度位置,并且控制驱动部(31),从而将由负极搬运单元(22)搬运的多个负极(9)保持于与多级的层叠部(33)对应的高度位置;推出单元(41),其将多个带隔离物的正极(11)向多级的层叠部(33)同时推出;以及推出单元(42),其将多个负极(9)向多级的层叠部(33)同时推出。
-
公开(公告)号:CN10931426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8129.3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4 , H01G11/86 , H01G13/00 , H01M10/0585
Abstract: 电极层叠装置将由搬运装置供应的电极层叠,形成电极层叠体,电极层叠装置具备:电极支撑部,其接收由搬运装置供应的电极,并支撑电极;装配构件,其装配有多个电极支撑部;层叠单元,其具有供电极层叠的多级的层叠部;以及排出部,其将多个电极支撑部所支撑的电极向多级的层叠部排出,排出部按针对每n级的电极支撑部有一个电极被排出的间隔来排出电极(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