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57661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080003671.3
申请日:2010-07-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4 , H01M8/0239 , H01M8/0245 , H01M8/1007 , H01M2250/20 , Y02E60/521 , Y02P70/56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扩散层,是在一个主面形成有气体流路的气体扩散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电性能。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14A、14C)由具有在一个主面形成有气体流路(21A、21C)的第一扩散层(15A、15C)、和配置于第一扩散层的另一个主面侧的第二扩散层(16A、16C)的多层结构构成,第一及第二扩散层由以导电性粒子和高分子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多孔构件构成,第一扩散层的孔隙率低于第二扩散层的孔隙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203975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680022295.6
申请日:2006-06-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3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83 , Y02P70/56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膜-电极组件具有:四边形的高分子电解质膜(2);一对催化剂层,设置成夹住除了该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周缘部以外的该高分子电解质膜;以及在该一对催化剂层上分别设置的一对气体扩散层(3),膜-电极组件(1)被夹于一对隔板之间而被组装入燃料电池中,上述一对隔板在其内面的与气体扩散层相接触的区域即气体扩散层接触区域上凹陷设置有反应气体的流道(A)、(C),其中,气体扩散层接触区域中的反应气体的流道(A)、(C)从上游向下游呈蜿蜒状形成,即在沿着高分子电解质膜的1的第1边(2a)的方向上一边折回一边沿着邻接于第1边的第2边(2b)而在从第1边向相对于该第1边的第3边(2c)的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在高分子电解质膜2的周缘部的对应于第2边和与该第2边相对的第4边(2d)的部分上形成增强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增强部(4),且至少在高分子电解质膜(2)的周缘部的对应于第3边(2c)的部分上没有形成增强部(4)。
-
公开(公告)号:CN1300882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410032897.2
申请日:2004-04-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1 , H01M8/0247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73 , H01M8/1004 , H01M8/1018 , H01M8/2483 , Y02P70/56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元件、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它们的制造方法,该燃料电池元件具备:高分子电解质膜(21);隔着高分子电解质膜而置的由催化剂层(22a)、(22b)及气体扩散层(23a)、(23b)构成的一对电极(24a)、(24b);具有向电极的一方提供氧化剂气体的气体流路(26)的阴极侧导电性隔板(16a);以及具有向电极的另一方提供燃料气体的气体流路(35)的阳极侧导电性隔板(16b),在至少一方导电性隔板的与气体扩散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周边端部(50)面对的部分上,具有吸收或分散加在所述周边端部上的压力的形状或构造。利用本发明燃料电池元件,能够获得使电解质膜难以恶化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650452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03807218.1
申请日:2003-03-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4 , D03D15/00 , D03D15/0083 , D10B2101/12 , D10B2201/24 , D10B2321/10 , D10B2401/063 , D10B2401/16 , H01M4/8605 , H01M4/92 , H01M4/96 , H01M8/0247 , H01M8/1004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用包含碳纤维的经线和纬线制成织物,包含该织物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中,通过上述经线和纬线交错的组织点相邻之间的间隔X与上述织物的厚度Y满足式1.4≤X/Y≤3.5,可使基材表面的凹凸减小,抑制由于织物的碳纤维刺穿燃料电池的高分子电解质膜而产生的微小短路,提高燃料电池的特性。为了进一步抑制气体扩散层基材的碳纤维刺穿高分子电解质膜,通过(1)向燃料电池的上述各电极与上述各导电性隔板接触的面积上施加1kgf/cm2-20kgf/cm2范围内的紧固压力,或(2)在将气体扩散层配置于高分子电解质膜上之前,预先加热气体扩散层的表面,由此使碳纤维的非平滑表面平滑。
-
公开(公告)号:CN102365778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080013821.9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06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0286 , H01M8/242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极-膜-框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接近第1气体扩散层地在第1催化剂层的边缘部上配置预先成形的第1成形体,并且接近第2气体扩散层地在第2催化剂层的边缘部上配置预先成形的第2成形体,按照在不直接接触从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厚度方向来看位于第2成形体的外缘部内侧的高分子电解质膜的第2主面的内侧区域的状态下将第1成形体和第2成形体一体地连接的方式,来注射成形第3成形体,由此用第1成形体、第2成形体和第3成形体来形成框体。由此,能够抑制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63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38841.1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7 , H01M8/0239 , H01M8/0243 , H01M8/0245 , H01M8/0258 , H01M8/0273 , H01M8/241 , H01M2008/1095 , Y02E60/521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及其制造方法、膜电极组件以及燃料电池。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中,在气体扩散层的一个主面上形成了用于使反应气体流通的反应气体流路槽,并沿着该反应气体流路槽设置了增强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因结合压力引起的气体扩散层的变形,从而可提高发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308419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80006584.3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 H01M8/0234 , H01M8/0239 , H01M8/0243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电极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燃料电池,能够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在本发明中,使隔着彼此相邻的气体通路(21)的肋部(22)的多孔度低于肋部的下方区域(23)的多孔度。由此,能够抑制肋部的变形和反应气体的过度透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发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317289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680044134.7
申请日:2006-11-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36 , H01M4/8642 , H01M4/926 , H01M8/0263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 H01M2250/20 , H01M2300/0082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容易且可靠地实现具有优异耐久性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膜催化剂层组件及膜电极组件,即使是重复进行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动作和停止,经过长时期也能够抑制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分解劣化,且能够充分地防止初期性能的下降。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在具有阳极催化剂层、阴极催化剂层以及配置于阳极催化剂层与阴极催化剂层之间的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膜的膜催化剂层组件中,在阳极催化剂层和上述阴极催化剂层中至少一方的周边部,设置有每单位面积的催化剂层中的电极催化剂质量从内侧向外侧减少的减少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0444435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580009122.6
申请日:2005-09-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 , H01M8/1004 , H01M2008/1095
Abstract: 在传统的高分子膜电极组件中,特别是当长时间运行时,与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那部分高分子电解质膜遭受严重的劣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包括氢离子传导高分子电解质膜、设置在所述高分子电解质膜两个表面上的一对催化剂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催化剂层外表面上的一对各自包括纤维基质的气体扩散层的膜电极组件中,面向催化剂层的中央部分的厚度TA和包围中央部分的边缘部分的厚度TB设定成满足式(1):0.7≤TB/TA≤0.9。
-
公开(公告)号:CN1309106C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03807218.1
申请日:2003-03-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4 , D03D15/00 , D03D15/0083 , D10B2101/12 , D10B2201/24 , D10B2321/10 , D10B2401/063 , D10B2401/16 , H01M4/8605 , H01M4/92 , H01M4/96 , H01M8/0247 , H01M8/1004 , Y02P70/56
Abstract: 在用包含碳纤维的经线和纬线制成织物,包含该织物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中,通过上述经线和纬线交错的组织点相邻之间的间隔X与上述织物的厚度Y满足式1.4≤X/Y≤3.5,可使基材表面的凹凸减小,抑制由于织物的碳纤维刺穿燃料电池的高分子电解质膜而产生的微小短路,提高燃料电池的特性。为了进一步抑制气体扩散层基材的碳纤维刺穿高分子电解质膜,通过(1)向燃料电池的上述各电极与上述各导电性隔板上施加单位接触面积1kgf/cm2-20kgf/cm2范围内的紧固压力,或(2)在将气体扩散层配置于高分子电解质膜上之前,预先加热气体扩散层的表面,使碳纤维的非平滑表面平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