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06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488649.8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系统。构成培养系统(10)的培养槽(20)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在从培养槽回收培养液(L)时,回收管(50)被收容于培养槽。回收管为具有内部空间(68)的筒状体。回收管具有沿培养槽的底部(30)延伸的第1回收部(62)。在第1回收部的端部设置有第1肋(76)。第1肋在第1回收部的外周面以与培养槽的深度方向(X)平行的方式突出。据此,能够避免培养槽被回收管的端部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80026982.X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12M1/00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培养微藻的培养装置和培养方法。培养装置(10)具有多个培养槽(12)和贮水槽(14),并在培养液中培养微藻。多个培养槽(12)分别具有收容部(18),该收容部具有透光性且用于收容培养液和微藻。多个培养槽(12)的收容部(18)的容积互不相同。贮水槽(14)具有贮水部(42),该贮水部具有透光性且对贮存水(W)进行贮存。多个培养槽(12)被选择性地配设于贮水部(42)内。
-
公开(公告)号:CN1189466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80027659.3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12M1/00
Abstract: 培养装置(10)具有收容部(56)和多个引导部(70),所述收容部能够收容培养液(L)和微藻类;所述多个引导部设置于收容部(56)。引导部(70)具有主体部(72)和设置于主体部(72)的上端(77u)的顶部(74)。在主体部(72)中,气体向朝向收容部(56)的底部的下端(77d)供给。顶部(74)将该气体从所述引导部(70)向收容部(56)的宽度方向一方引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141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205940.9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方法和培养装置。在培养方法中,向培养液(L)供给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的同时在培养液(L)中培养微藻。在离子浓度获取工序中,获得培养液(L)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获取值。在离子浓度调节工序中,在获取值不处于预先设定的设定浓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对培养液(L)的温度和pH中的至少任一方进行调节,从而将培养液(L)的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调节到设定浓度范围内。据此,能够良好地培养微藻。
-
公开(公告)号:CN1168918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37684.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盐原望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方法和培养装置。培养装置(10)具有收装培养液(L)和微藻类的收装部(14)。收装部(14)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姿态被支承于支承体(16)。在该状态下培养微藻类。在倾斜的收装部中在外表面朝向斜上方的侧壁(14u)的上部设置有气体捕集部(60)。微藻类生成的气体(H)被气体捕集部捕集。据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步骤容易地得到高纯度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168918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35736.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方法和培养装置。培养装置(10)具有收装部(14)和被设置于收装部(14)的对流发生部。在收装部(14)中,一边由对流发生部使收装部内的培养液(L)发生对流一边培养微藻类。在该培养过程中,通过泵(60),经由回收管(32a~32d)来抽吸培养液(L)的一部分。在此之后,将抽吸的培养液从回收管(32a~32d)排出到收装部(14)内的培养液(L)。据此,减缓气候变化或者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94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176403.0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甲烷的提纯方法及其装置。在甲烷发酵槽(12)中生成的混合气体被供给到培养槽(14a~14c)中。在培养槽中储存有作为培养液的水(26),并且培养藻类。混合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优先溶解于水中。即从混合气体中除去二氧化碳。据此,作为混合气体的一种成分的甲烷的浓度上升。混合气体被再供给到另一培养槽或同一培养槽中。据此,能够有助于气候变动的缓和或影响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0984409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780036952.0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藻和产生乙醇的制造方法等。在利用了微细藻类的自然发酵的乙醇生产工序中,不需要通过离心处理、过滤处理等来浓缩或回收藻体的工序,或者进行简化,能够省去在该工序中花费的劳力和时间、实现简化设备。该微细藻属于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该微细藻是在黑暗厌氧条件下具有乙醇产生能力、且获得了一边凝集一边增殖的能力的突变株。另外,在该乙醇的制造方法中,使所述微细藻增殖,并将其保持在黑暗厌氧条件下来生成乙醇。
-
公开(公告)号:CN1153801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80026613.0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能够由在细胞内积累淀粉的微藻高效且容易地制造葡萄糖,能够获得乙醇。在葡萄糖制造方法的准备工序中,准备不实施细胞壁的破碎处理即可使糖化酶作用于在细胞内积累的淀粉的微藻。在糖化工序中,在微藻中添加糖化酶而不实施破碎处理,据此对细胞内的淀粉进行糖化而生成葡萄糖。乙醇制造方法具有发酵工序,所述发酵工序是在糖化工序之后使葡萄糖酒精发酵而生成乙醇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53355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80025501.3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能够抑制能量消耗量增大的同时通过简单的结构良好地培养微藻的培养装置和培养方法。培养装置(10)的主体部(12)具有收容内容物(M)且供给气体的收容部(16)。接合部(18)以接合收容部(16)的内壁面彼此的方式形成,并沿气体的供给方向延伸。引导部(20)和循环部(22)隔着接合部(18)邻接的同时分别沿接合部(18)的延伸方向延伸,通过引导部入口(38)和引导部出口(40)相互连通。气体供给口(26)能够朝向引导部(20)供给气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