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电动车辆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77017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262624.X

    申请日:2019-12-10

    Inventor: 松岛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冷却水的贮存量的增加、以及部件件数的削减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作为跨骑型电动车辆的电动二轮车具备:动力单元,其具有车辆驱动用的马达、作为马达的电源的蓄电池、以及对马达进行控制的PCU;以及车架,其对动力单元进行支承,且形成有贮存在动力单元内流通的冷却水的贮存部。

    消音器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02568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1010570019.1

    申请日:2010-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006 F01N1/10 F01N1/24 F01N2310/02 F01N247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器,能够提高消音效果且实现小型化。具有:构成外壁的外筒(2)、设在外筒(2)内且形成冲孔的内筒(3)、被填充在外筒(2)和内筒(3)之间的吸音材料(4),该消音器被安装在排出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排气管上,内筒(3)距外筒(2)的长度长的部分(13、14)的冲孔的数量设定得比与该长度长的部分(13、14)相比距外筒(2)的长度短的部分(15、16)的冲孔的数量多。

    跨骑型电动车辆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7701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1262624.X

    申请日:2019-12-10

    Inventor: 松岛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冷却水的贮存量的增加、以及部件件数的削减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作为跨骑型电动车辆的电动二轮车具备:动力单元,其具有车辆驱动用的马达、作为马达的电源的蓄电池、以及对马达进行控制的PCU;以及车架,其对动力单元进行支承,且形成有贮存在动力单元内流通的冷却水的贮存部。

    跨骑型电动车辆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70964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80062133.2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机动二轮车具备:车辆驱动用的马达(40);蓄电池单元(50),其为马达(40)的电源,配置在马达(40)的前方及上方,固定于马达(40);车身框架,其支承马达(40)及蓄电池单元(50)。蓄电池单元(50)在朝向车辆前方的前表面(50a)具备紧固连结于车身框架的前表面上紧固连结部(66)。前表面上紧固连结部(66)设置在比马达(40)靠上方且前方的位置,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下与车宽中心重叠。

    鞍乘型车辆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55226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096471.X

    申请日:2019-01-31

    Inventor: 松岛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用简单的结构遮挡燃料接收器的排泄管,从而提高外观性。该鞍乘型车辆具有:燃料箱(40),其支承于车身框架(F);供油口,其设置在燃料箱(40)的上表面上;箱罩(45),其覆盖燃料箱(40)的上表面;以及燃料接收器(65),其接收从供油口溢出的燃料,其中,该鞍乘型车辆具有护罩(52),该护罩(52)覆盖燃料箱(40)的侧面,燃料接收器(65)配置于供油口的周围且箱罩(45)的下方,燃料接收器(65)具有排泄管(101),该排泄管(101)使燃料向下方排出,排泄管(101)穿过箱罩(45)与护罩(52)之间。

    跨骑型车辆的车身结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5734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183973.1

    申请日:2018-03-06

    Inventor: 松岛怜

    Abstract: 跨骑型车辆(1)的车身结构具备头管(20)和与头管(20)连结的左右一对侧部角撑板(26L、26R),在左右一对侧部角撑板(26L、26R)的车宽方向之间设有配置有车辆构成部件的内部空间(S),在侧部角撑板(26L、26R)上设有向前后方向开口的开口部(35),在侧部角撑板(26L、26R)的开口部(35)的外周缘(36)设有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曲的开口侧凸缘(37)。

    消音器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02568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010570019.1

    申请日:2010-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006 F01N1/10 F01N1/24 F01N2310/02 F01N247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器,能够提高消音效果且实现小型化。具有:构成外壁的外筒(2)、设在外筒(2)内且形成冲孔的内筒(3)、被填充在外筒(2)和内筒(3)之间的吸音材料(4),该消音器被安装在排出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排气管上,内筒(3)距外筒(2)的长度长的部分(13、14)的冲孔的数量设定得比与该长度长的部分(13、14)相比距外筒(2)的长度短的部分(15、16)的冲孔的数量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