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合片
    11.
    发明公开
    双面粘合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8064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53467.7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片。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片,在将剥离衬垫剥离时,速度依赖性小,并且不易破坏已经贴合的被粘物。双面粘合片(1)具有粘合剂层(2)、第一剥离衬垫(3)和第二剥离衬垫(4),关于第一剥离衬垫(3)对粘合面(2a)的剥离力,剥离力A1(牵拉速度为10000mm/分钟)为0.50N/50mm以下,剥离力A2(牵拉速度300mm/分钟)为0.27N/50mm以下,剥离力A1与剥离力A2之差为0.22N/50mm以下,剥离力A1与第二剥离衬垫(4)对粘合面(2b)的剥离力B1(牵拉速度为10000mm/分钟)之差大于0N/50mm且小于等于0.30N/50mm。

    双面粘合片
    12.
    发明公开
    双面粘合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80644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57300.8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片。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片,将剥离衬垫剥离时从任意面均能够容易地剥离,速度依赖性小且不易破坏已贴合的被粘物。双面粘合片(1)具有基材层(2)、第一粘合剂层(3)、第二粘合剂层(4)、第一剥离衬垫(5)和第二剥离衬垫(6),第一剥离衬垫(5)和第二剥离衬垫(6)这两者对粘合剂层的剥离力(牵拉速度10000mm/分钟)为0.49N/50mm以下,对粘合剂层的剥离力(牵拉速度300mm/分钟)为0.23N/50mm以下,剥离力(牵拉速度10000mm/分钟)与剥离力(牵拉速度300mm/分钟)之差为0.25N/50mm以下,第一剥离衬垫(5)和第二剥离衬垫(6)的剥离力(牵拉速度10000mm/分钟)之差为0.40N/50mm以下。

    压敏粘合带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0482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11501763.6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敏粘合带。提供一种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冲击性和优异的再加工性二者的双面压敏粘合带。该压敏粘合带包括:基材层;和配置在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侧上的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基材层的比重为0.8g/cm3以上,并且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带的23℃和50%RH下的100%模量为50MPa以下。

    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03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80069030.0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度地抑制由剥离衬垫的剥离引起的粘合面的变形的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所述带有剥离衬垫的双面胶粘性粘合片具有:双面胶粘性粘合片;第一剥离衬垫,所述第一剥离衬垫保护双面胶粘性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和第二剥离衬垫,所述第二剥离衬垫保护双面胶粘性粘合片的第二粘合面。双面胶粘性粘合片具有着色的粘合剂层。另外,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此外,第一剥离衬垫对第一粘合面的剥离力R1与第二剥离衬垫对第二粘合面的剥离力R2的剥离力差为0.07N/50mm以上。粘合剂层在0℃下的储能模量为0.95MPa以下。

    双面压敏粘合带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048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11508382.0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压敏粘合带。提供一种可以表现出优异耐冲击性、优异再加工性和优异耐醇性全部的双面压敏粘合带。该双面压敏粘合带包括:基材层;和配置在所述基材层的两面侧上的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各自由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单体组分(m)和通过使所述单体组分(m)聚合而获得的聚合物组分(P)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单体组分(m)包含50wt%以上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其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双面压敏粘合带的总厚度的比例为小于35%,并且其中所述双面压敏粘合带的23℃和50%RH下在100%应变时产生的力为30N/m~150N/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