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粘合带
    11.
    发明公开
    双面粘合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9813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80094004.4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牵拉除去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带为由丙烯酸类粘合剂构成的双面粘合带,其中,该丙烯酸类粘合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包含丙烯酸类部分聚合物、单体成分(m2)、交联剂和光聚合引发剂,所述丙烯酸类部分聚合物通过将单体成分(m1)聚合而得到,该单体成分(m2)包含在酯末端具有碳原子数为4~1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对应的均聚物的Tg为0℃以上的可聚合单体,在该单体成分(m2)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在酯末端具有碳原子数为4~1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该对应的均聚物的Tg为0℃以上的可聚合单体的含量为10重量份~90重量份,该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填料,并且该填料的平均粒径为1.0μm~50μm。

    双面粘合带
    12.
    发明公开
    双面粘合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82952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80078583.3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返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带为包含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双面粘合带,其中,该丙烯酸类粘合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将单体成分(m1)聚合而得到的丙烯酸类部分聚合物、单体成分(m2)、交联剂和光聚合引发剂,该单体成分(m2)包含在酯末端具有碳原子数为4~1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对应的均聚物的Tg为0℃以上的可聚合单体,并且在该单体成分(m2)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该在酯末端具有碳原子数为4~1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该对应的均聚物的Tg为0℃以上的可聚合单体的含量为10重量份~90重量份。

    树脂发泡体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6147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80081928.0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薄、冲击吸收性优异、且不易破碎的树脂发泡体。本发明的树脂发泡体的50%压缩载荷为5N/cm2以上、压缩模量为200kPa以上,并且具有气泡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发泡体在压缩时的弹性应变能为10kPa以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发泡体的非发泡弯曲应力为5MPa以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发泡体在23℃下的拉伸模量为0.6MPa以上。

    吸附临时固定片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6417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80062965.X

    申请日:2018-06-11

    Abstract: 提供在与表面相同的方向具有充分的剪切粘接力、在相对于表面垂直的方向具有弱的粘接力、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的吸附临时固定片。本发明的吸附临时固定片为具有具备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层的吸附临时固定片,所述吸附临时固定片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4Ω/□~1.0×1010Ω/□,将该发泡层的表面的、-30℃下18小时后的硅芯片垂直粘接力设为V1(N/1cm□)、23℃下18小时后的硅芯片垂直粘接力设为V2(N/1cm□)、80℃下18小时后的硅芯片垂直粘接力设为V3(N/1cm□)、将该发泡层的表面的、-30℃下18小时后的硅芯片剪切粘接力设为H1(N/1cm□)、23℃下18小时后的硅芯片剪切粘接力设为H2(N/1cm□)、80℃下18小时后的硅芯片剪切粘接力设为H3(N/1cm□)时,V1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

    公开(公告)号:CN10423198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265339.4

    申请日:2014-06-13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消除以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中的问题点而提供不使用锡化合物且交联迅速进行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含有羟基和羧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质量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B)0.1质量份~15质量份、以铁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0.002质量份~0.5质量份、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其中,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相对于以铁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质量比(D/C)为3~70。

    发泡构件
    20.
    发明公开
    发泡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47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80088583.0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提供冲切加工性和清洁性优异的发泡构件,所述发泡构件具备树脂发泡体和粘合剂层。本发明的发泡构件具备:树脂发泡体和配置于所述树脂发泡体的至少一侧的粘合体,所述粘合体具备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厚度(μm)与所述树脂发泡体的厚度(mm)之积为45以下,在所述粘合体中,甲苯释气和乙酸乙酯释气的合计释放量为8.0μg/g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