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098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91488.6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F9/50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N3/0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缘计算自动放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获取云计算环境中的云数据和边缘计算中各个边缘节点中的本地数据,利用本地数据对Bi GRU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Bi GRU模型,基于云数据,利用训练好的Bi GRU模型进行工作负载预测,得到预测结果,利用预设窗口存储预测结果,并计算冷却时间,根据冷却时间确定资源分配结果,本方法通过利用训练好的Bi GRU模型得到了资源分配结果,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769382.3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F18/23213 , G06Q50/06 , G06F16/215 , G06F16/9537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台区日线损特征提取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配电台区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日线损数据,并对日线损数据进行均值归一化处理和剔除后,得到第一日线损数据,并根据预设类个数对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第一日线损数据进行二分k均值聚类处理,得到多个类,按照预设规则将多个类的中心点进行合并及剔除后,得到多个处理后的类,再采用自聚类算法对多个处理后的类按照预设分类维度进行聚类,得到特征提取结果,通过采用改进后的二分k均值聚类方法对各日线损数据进行二分k均值聚类后,再按照预设的分类维度对全部日线损聚类中心进行聚类,有效提高了日线损特征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7239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44665.7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回归的线损合理区间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从电网系统获取配网线损数据,将配网线损数据按照天数分为若干样本后输入预设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得到预测线损率集;其中,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是由矩阵构建而成;根据预设的核密度估计法和网格搜索方法对预测线损率集进行计算,得到累计分布函数;根据累计分布函数,通过设置置信区间,得到线损合理区间的预测结果。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回归的线损合理区间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通过充分考虑线损影响因素来预测线损合理区间,解决线损合理区间的预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98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95048.0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Q10/0639 , H02J3/00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降损减碳综合评价的配电网降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网综合评估需求,获取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异常辨识处理,得到第一配电网数据;构建降损减碳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降损减碳评价指标;根据降损减碳评价指标,将第一配电网数据进行指标量纲一致化处理,得到配电网指标数据;将降损减碳评价指标和配电网指标数据进行主客观指标综合赋权,得到降损减碳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通过综合指数法对配电网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降损减碳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获得配电网待改善目标,并根据配电网待改善目标,辅助配电网降损工作。本实施例实现配电网统筹综合的降损减碳目标,降低配电网损耗,提高减碳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2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770008.5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F18/2433 , G06F18/23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的线损异常识别方法,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运行量测数据,并将配电网运行量测数据进行状态估计修正处理,得到状态估计数据;其中,配电网运行量测数据包括发电出力数据和日线损率数据;将状态估计数据进行改进Mean‑shift聚类处理,获取线损数据聚类结果;其中,线损数据聚类结果包括不同发电出力数据对应的日线损率聚类中心和不同的日线损率聚类中心对应的聚类结果数据;通过孤立森林线损异常检测算法对线损数据聚类结果进行线损异常识别,得到线损数据异常识别结果。本实施例实现了有效识别配电网的线损异常,提高线损异常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54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45990.5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台区技术线损的计算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建立目标低压台区的拓扑关系模型;基于拓扑关系模型采集目标低压台区在设定日内配变母线、各回低压出线与各用户智能电表的相关时序数据;基于相关时序数据计算各时间断面下配变母线、各回低压出线与各用户智能电表的三相功率因数时序数据,获取用户智能电表的负荷分布系数;建立技术线损计算模型,基于三相功率因数时序数据和负荷分布系数计算目标低压台区的技术线损值。该方法在目标低压台区拓扑关系已知且不新增其他终端设备的前提下,无需对各用户智能电表的非直接测量参数进行人工采集,能够准确梳理用户智能电表的上下游关系并实现技术线损的准确计算,成本低且计算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869416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45293.9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台区相序拓扑动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领域。由于台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三相不平衡问题,导致用户频繁调相,相序拓扑变化大。本发明从电气特性出发,根据低压台区拓扑变动时电压、电流等电气量参数特征的变化规律,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低压台区拓扑动态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及时发现台区相序拓扑变动。此外,该方法强调通过数据挖掘方式动态识别台区拓扑,无需额外加装大量监测设备或模块,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3808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31935.2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1R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窃电装置,安装于电表箱上,该装置包括嵌入式控制模块,嵌入式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信号管理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信号管理单元分别与通讯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相连接,并用于监控通讯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的运行状态。信号处理单元分别与磁场强度采集模块、振动监测模块和信号管理单元相连接,并通过通讯模块与后台通信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在磁场强度采集模块和振动监测模块采集的数据超过对应的阈值时,发送报警信号至信号管理单元,以使信号管理单元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控制声光报警模块报警。本发明在嵌入式控制模块的设计上采用双CPU模式,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运行速度快;同时窃电检测方面考虑周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82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30077.2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窃电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连接的高频信号模块、强磁信号检测模块、图像监控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器以及第二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用于接收图像监控模块生成的初始监控图像,对初始监控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并生成目标监控图像,将目标监控图像发送至通讯模块,第二处理器用于接收高频信号模块检测到的高频干扰信号,以及强磁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强磁干扰信号,将高频干扰信号以强磁干扰信号发送至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用于将目标监控图像、高频干扰信号以及强磁干扰信号发送外部服务器以进行窃电报警。当窃电发生时能够在线检测报警,达到防窃电的目的,可以完全杜绝高科技窃电。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6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77502.8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该系统包括分布式储能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布式储能模块包括有蓄电池、电池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分布式储能模块部署在电网的不同位置;分布式储能模块用于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中央控制模块包括有数据处理单元、预测单元和调度单元;中央控制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分布式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的状态参数,并根据预采集电网负荷和新能源发电装置的发电量控制分布式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通信模块用于构建分布式储能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的通信链接。本发明增强了电网应对突发负荷变化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新能源发电的效率和灵活性,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和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