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06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29235.1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技术领域,包括:将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水域平面均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子区域,并利用传感器对水下的环境进行检测并统计每个子区域内的初始静态障碍物个数以及平均静态障碍物个数;根据每个子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每个子区域的初始静态障碍物个数和平均静态障碍物个数计算每个子区域的绕行指数,并对水下机器人的期望行驶路线进行调整;在水下机器人执行巡航任务的过程中,若遇到未被检测出并且判断有发生碰撞可能的障碍物时,判断该障碍物的状态,并采取对应的避障措施。实现了水下机器人避障路径的智能规划,提升了水下机器人的巡航效率。

    一种水下机器人的自主避障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2682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40289.8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的自主避障方法及系统,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信息接收模块、障碍评估模块、避障运动模块以及故障检测模块;其技术要点为:通过综合计算水下机器人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障碍物的截面最大面积及倾斜角度,得到一个能够准确反映各个障碍物对水下机器人工作产生威胁程度的评估值,在水下机器人前进方向上存在若干障碍物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相邻两个障碍物形成行进通道的威胁程度评估值Tav之和,相邻障碍物之间距离和水下机器人最大宽度的对比结果,能够获得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安全路线,并能够根据后续的实际环境情况进行路线灵活调整,进一步提高水下机器人的运行安全性。

    一种水下巡检机器人导航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7025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811188.3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巡检机器人导航方法及系统,涉及水下导航技术领域,该方案的技术要点为:将目标巡检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通过目标巡检区域异常事件数据以及子区域的异常事件发生分布数据,计算获得子区域的异常事件发生概率,结合子区域的面积,计算获得子区域的异常事件发生系数;对子区域的水下环境指标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获得水下环境指标数据的变化速率,计算获得子区域水下环境异常系数,将子区域的异常事件发生系数和水下环境异常系数进行关联,生成子区域异常系数,预先设置异常阈值,当子区域异常系数达到异常阈值时,对所在子区域进行重点巡检,提高巡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种电力设备的高温预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03016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1411266.4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设备的高温预警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外部电力设备固定,底座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主壳体,且主壳体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挡雨罩。有益效果为:该装置使用时能够对自身、空气中和待检测设备内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外部控制中心进行数据汇总,同时还能够进行温度预警,从而方便了维护人员快速的识别和消除高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该装置具有对自身的防水、防尘、通风散热和温控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提高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能够更好的完成对电力设备的高温预警工作。

    一种水下机器人的自主避障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26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40289.8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的自主避障方法及系统,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信息接收模块、障碍评估模块、避障运动模块以及故障检测模块;其技术要点为:通过综合计算水下机器人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障碍物的截面最大面积及倾斜角度,得到一个能够准确反映各个障碍物对水下机器人工作产生威胁程度的评估值,在水下机器人前进方向上存在若干障碍物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相邻两个障碍物形成行进通道的威胁程度评估值Tav之和,相邻障碍物之间距离和水下机器人最大宽度的对比结果,能够获得水下机器人的实时安全路线,并能够根据后续的实际环境情况进行路线灵活调整,进一步提高水下机器人的运行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