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悬挂非滑道式分段绝缘器的组装调试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529188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18379.1

    申请日:2015-11-23

    Abstract: 一种用于柔性悬挂非滑道式分段绝缘器的组装调试工具,所述安装调试工具包括U形框架(1)、可调水平支架(2)和拉力传感装置(4);所述U形框架(3)的一端制有竖直长孔Ⅰ(6),且竖直长孔Ⅰ(6)的内端处固定有可上下调节的定位块(8),另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单耳(5);所述拉力传感装置(4)的外端连接有拉力螺栓(9),拉力螺栓(9)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定位块(8)上的通孔Ⅱ(7)及长孔Ⅰ(6)后套装有拉力螺母(16);所述可调水平支架(2)为门形结构,骑跨在U形框架(3)的横梁(3)上。本发明模拟分段绝缘器在线路中的实际受力,使分段绝缘器在装配调试的过程中始终承受工作张力,保证调试后的滑道下底面以及滑道与接触线下底面平齐,从而实现了滑道在线路安装前完成受力调试的目的,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施工难度。

    一种组装式腕臂支撑定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7150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0809189.3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一种组装式腕臂支撑定位装置,包括平腕臂、位于平腕臂下方的斜腕臂及位于斜腕臂下方的定位管,平腕臂、斜腕臂、定位管的外壁上沿轴向均具有定位槽;平腕臂右端所述斜腕臂右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平腕臂左端所述斜腕臂左端通过第一斜撑连接,定位管的左端与斜腕臂左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定位立柱通过连接器与定位管固定连接,正向连接的定位器或反向连接的定位器通过定位器座固定在定位立柱上,定位管的右端通过第二斜撑与斜腕臂或平腕臂连接,连接器内壁上具有的定位凸台卡入所述定位槽实现定位;本发明简化了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一种无螺栓线夹电动拆装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4683209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326394.4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一种无螺栓线夹电动拆装工具,包括手持式电动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手持式电动液压驱动装置的本体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凹槽顺线路方向设置并位于定位座的一侧底部,且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端并与第一凹槽贯通,所述第一凸台设于第二定位槽内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手持式电动液压驱动装置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一侧底部顺线路方向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本发明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降低了施工人员作业难度和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杵型终端锚固线夹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7667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35672.3

    申请日:2021-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杵型终端锚固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上部为杵头,下部为杵柱;所述杵头内具有杵头腔,所述杵头腔下部卡装有锁紧销,所述杵头腔上部卡装有杵杆;所述杵柱内轴向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内插装有锥形楔套,且所述锥形楔套的内壁上具有第一防滑齿;所述锁紧销呈W型结构,其两个内支臂上固定有限位环,并使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锥形楔套同心,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呈倒锥形,且其内壁上具有第二防滑齿。该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去除了紧固件,方便了现场安装。

    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31145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022227.5

    申请日:2009-04-11

    Abstract: 一种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由双耳螺栓(1)、套筒(2)、楔套(3)及楔子(4)构成,套筒(2)的底部制有线孔(7),上端的内壁上制有内螺纹,楔套(3)位于套筒(2)内的下部,楔子(4)插装在楔套(3)内,两者之间通过锥面配合;双耳螺栓(1)的下端轴向制有通孔(9),且双耳螺栓(1)的下端通过其上的外螺纹旋装在套筒(2)的上端,双耳螺栓(1)的上端制有连接孔(8),连接孔(8)上插装有销钉(5),销钉(5)上装有开口销(6)。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而且能满足高速、大张力、重载荷线索的使用要求,极大地提高了下锚安装和分断联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整个电气化接触网的安全性能更优越。

    新型高强度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公开(公告)号:CN101513847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21826.5

    申请日:2009-03-19

    Abstract: 一种新型高强度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其线夹本体(1)的上部呈“U”型结构,下部为圆柱形结构,上部“U”型结构的上端制有连接孔(3),连接孔(3)上插装有销钉(4),下部圆柱形结构的中央制有锥形孔(5),锥形孔(5)上插装有锥形楔子(2)。本发明采用强度高、韧性好的铸造铜合金材料将板型双耳与锥套一次浇铸成型,楔子采用不锈钢棒材机加工而成,孔内带有锯齿形特殊防滑螺纹,整体结构强度高,防滑性能好,性能优越,安全可靠,适用于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且生产成本低,安装、调试和维修更方便。

    一种杵型终端锚固线夹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77667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10135672.3

    申请日:2021-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杵型终端锚固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上部为杵头,下部为杵柱;所述杵头内具有杵头腔,所述杵头腔下部卡装有锁紧销,所述杵头腔上部卡装有杵杆;所述杵柱内轴向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内插装有锥形楔套,且所述锥形楔套的内壁上具有第一防滑齿;所述锁紧销呈W型结构,其两个内支臂上固定有限位环,并使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锥形楔套同心,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呈倒锥形,且其内壁上具有第二防滑齿。该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去除了紧固件,方便了现场安装。

    一种柔性吊弦载流环预弯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98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28880.7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吊弦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吊弦载流环预弯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心形护环的定位座和用于供载流环缠绕预弯的预弯柱,还设置有能绕预弯柱轴心旋转驱使载流环缠绕到预弯柱上的预弯手柄,在所述的预弯柱上设置有能供载流环卡入的螺旋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载流环绕预弯柱螺旋槽弯折后能够形成一定的预弯弧度,同时由于螺旋槽的螺距可使载流环自由端抬升偏移一定距离,从而使自由端与吊弦线不处于同一个平面,进而使预弯后的载流环形状接近装配后状态,提前释放弯曲变形的应力,同时方便后续操作人员装配安装。

    一种无螺栓线夹拆装工具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71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24882.1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一种无螺栓线夹拆装工具,包括支座、滑座、滑块,且支座顶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一凹槽顺线路方向设置,且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对称位于第一凹槽的两端,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对称位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的同一侧;滑座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支座任意一端底部,滑座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顶部顺线路方向设置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且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设置在与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相对的一侧;滑块上穿装有丝杆,且丝杆与支座螺纹连接,通过旋转丝杆使滑块沿滑座向靠近支座的方向移动。本发明实现了无螺栓线夹的安装与拆卸,便于携带和现场施工作业。

    一种高速铁路腕臂定位装置风洞试验工装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4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93704.9

    申请日:202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腕臂定位装置风洞试验工装及试验方法,其中试验工装包括:腕臂定位装置、定位柱、支柱以及拉线,所述定位柱和所述支柱对称垂直固定在风洞转盘上;所述腕臂定位装置上的平腕臂和斜腕臂的外端与所述支柱活动连接,所述腕臂定位装置上的定位线夹与所述定位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洞转盘位于风洞内且能够360°旋转,通过旋转所述风洞转盘的角度可调整腕臂定位装置与风洞轴向的夹角;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腕臂定位装置上的平腕臂的内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风洞转盘上。该风洞试验工装能够真实模拟高速铁路腕臂定位装置在强风环境下的受力情况,为腕臂定位装置在强风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