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4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13746.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齿轮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基于齿轮设计参数、轴承设计参数和工况参数,当前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和齿轮副啮合刚度,以及动力学模型,计算当前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其中,动力学模型是预先设置的齿轮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当前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和齿轮副啮合刚度,以及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轴承支撑刚度;基于下一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齿轮副啮合刚度和轴承支撑刚度,以及动力学模型,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本公开实施例用于提升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的建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0809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30549.1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斜齿轮啮合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齿轮力学计算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斜齿轮对的齿轮设计值和安装误差值,确定目标斜齿轮对的啮合位置和齿轮载荷角;将啮合位置和齿轮载荷角输入材料力学刚度模型,得到目标斜齿轮对的切片斜齿轮副齿对啮合刚度;将切片斜齿轮副齿对啮合刚度输入载荷计算模型,得到目标斜齿轮对的分配载荷;根据分配载荷、目标斜齿轮对的主动轮传递扭矩、斜齿轮螺旋角、目标斜齿轮对的主动轮基圆,确定目标斜齿轮对的综合啮合刚度。本公开实施例,考虑了安装误差因素对斜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提高了啮合刚度与实际情况的契合度,提高了计算啮合刚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0809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730549.1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斜齿轮啮合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齿轮力学计算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斜齿轮对的齿轮设计值和安装误差值,确定目标斜齿轮对的啮合位置和齿轮载荷角;将啮合位置和齿轮载荷角输入材料力学刚度模型,得到目标斜齿轮对的切片斜齿轮副齿对啮合刚度;将切片斜齿轮副齿对啮合刚度输入载荷计算模型,得到目标斜齿轮对的分配载荷;根据分配载荷、目标斜齿轮对的主动轮传递扭矩、斜齿轮螺旋角、目标斜齿轮对的主动轮基圆,确定目标斜齿轮对的综合啮合刚度。本公开实施例,考虑了安装误差因素对斜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提高了啮合刚度与实际情况的契合度,提高了计算啮合刚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64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49172.4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根据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齿背侧的实际齿顶坐标和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本公开实施用于解决目前计算方式计算的齿背侧啮合刚度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6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149172.4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齿轮齿背侧啮合刚度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根据齿背侧啮合位置坐标,以及齿轮齿顶圆压力角,确定齿背侧啮合齿的实际齿顶坐标;根据齿背侧的实际齿顶坐标和齿背侧啮合齿的标准齿顶坐标,确定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根据齿轮基圆半径和齿背侧齿轮的变形角度,确定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基于齿背侧齿对分离距离确定齿背侧啮合刚度。本公开实施用于解决目前计算方式计算的齿背侧啮合刚度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0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151248.8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齿轮力学计算技术领域,公开了非对称直齿轮啮合刚度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计算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以计算齿轮副动态啮合力,根据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确认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啮合状态;计算与啮合状态对应的啮合参数以计算基体变形刚度,获取各个齿对的齿对参数,根据基体变形刚度以及齿对参数计算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比较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和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若比较结果不满足阈值条件,则采用所计算的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作为所述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计算的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计算齿轮副动态啮合力;本申请公开的方法,能准确地确定非对称直齿轮副动态啮合过程中的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57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51248.8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齿轮力学计算技术领域,公开了非对称直齿轮啮合刚度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计算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以计算齿轮副动态啮合力,根据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确认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啮合状态;计算与啮合状态对应的啮合参数以计算基体变形刚度,获取各个齿对的齿对参数,根据基体变形刚度以及齿对参数计算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比较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和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若比较结果不满足阈值条件,则采用所计算的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作为所述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并返回执行根据所计算的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计算齿轮副动态啮合力;本申请公开的方法,能准确地确定非对称直齿轮副动态啮合过程中的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946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13746.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齿轮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基于齿轮设计参数、轴承设计参数和工况参数,当前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和齿轮副啮合刚度,以及动力学模型,计算当前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其中,动力学模型是预先设置的齿轮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当前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和齿轮副啮合刚度,以及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轴承支撑刚度;基于下一啮合时刻的齿轮副侧隙、齿轮副啮合刚度和轴承支撑刚度,以及动力学模型,计算下一啮合时刻的动力学响应。本公开实施例用于提升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的建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04434.4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齿轮副综合啮合目标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齿轮测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初值和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初始模型,确定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矩和轴承变形值;根据各切片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矩和轴承变形值,确定参与啮合的切片齿轮副编号;根据参与啮合的切片齿轮副编号和切片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公式确定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根据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和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初值之间的关系,输出齿轮副综合啮合目标刚度和动力学响应特征信息。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地确定齿轮副综合啮合目标刚度,并提高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9270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76041.9
申请日:2023-09-29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内齿轮副齿背侧啮合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齿轮传动技术领域。本公开可以根据内齿轮副中各齿背侧啮合齿对的分离距离、啮合齿载荷角和啮合载荷,确定各内齿轮副齿背侧啮合齿对的齿对啮合刚度,然后根据内齿轮副中各齿背侧啮合齿对的啮合载荷以及内齿轮副的综合啮合刚度的预设要求精度,对各齿背侧啮合齿对的齿对啮合刚度进行修正,将内齿轮副的综合啮合刚度满足预设要求精度时对应的啮合刚度作为目标啮合刚度,可以提高内齿轮副齿背侧啮合刚度的计算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