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7175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1296820.1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性领域的一种提高新能源同步电机对并网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方法。在分析了励磁系统的工作原理后,搭建了基于调节励磁电压方法的新能源同步电机对并网系统。然后设计了系统在带负载运行工况和并网运行工况下的运行步骤。由实验数据可知,通过调节励磁电压来改善MGP运行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有利于MGP在新能源电网中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5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8371.1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李明 , 亚夏尔·吐尔洪 , 焦春雷 , 亢朋朋 , 郑云平 , 宋朋飞 , 甫日甫才仁 , 克帕依吐·吐尔逊 , 马建功 , 宗思佳 , 查鲲鹏 , 杨岳峰 , 高天 , 郝梓琳 , 赵海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系统快速充放电工况切换控制方法,涉及重力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重力储能系统配置的监测系统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获取重力储能系统的实时状态及负荷侧的需求;根据重力储能系统的实时状态及负荷侧的需求,调整重力储能系统的工况;在调整重力储能系统的工况后,将质量块安装到重力储能系统中的传输系统中,并利用重力储能系统中的传输系统带动质量块移动,以将质量块移动至高势能位堆栈区或者低势能位堆栈区。无需停机,切换快速效率高,可以更好的减少能量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02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076262.8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7/18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正态分布拟合的电网典型负荷日选取方法,首先利用电网负荷数据将每天同一时刻的负荷所出现的频率作为负荷出现概率。由于不同天同一时刻的负荷值相差不多,将其近似认为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利用矩估计法拟合成负荷与概率的曲线,将此曲线作为其概率密度曲线,并求每个概率分布的期望作为该时刻的负荷值。最后将日负荷率与数据平均日负荷率之差的绝对值作为评价指标1,将选取的典型负荷日与数据所有负荷日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2,以评价指标1和评价指标2选取典型负荷日。
-
公开(公告)号:CN117767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20458.7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区间约束的供热机组协调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力系统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发电侧输出参数确定动态区间宽度变化函数;将动态区间宽度变化函数引入广义预测控制GPC,修改GPC中的优化目标函数,得到动态区间宽度的区间广义预测控制的优化目标函数;根据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有限时域滚动优化策略确定最优控制增量;并根据最优控制增量进行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本发明能够提高供热机组灵活性的同时,减少传统PID控制带来的控制回路复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72798.5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解列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送端系统故障形态的解列装置确定方法、装置,包括:获取第一典型运行方式及对应的典型故障;仿真第一典型运行方式且不配置解列装置,确定第二典型运行方式及相应的故障;仿真第二典型运行方式,在解列装置的预安装位置配置常规失步解列装置或快速解列装置,调整及采用解列配置参数且不配置解列后的控制措施,判断送端电网系统解列后存在频率稳定问题还是暂态电压稳定问题;依据频率恢复情况和电压水平崩溃情况,选择常规失步解列装置或快速解列装置为最终的解列装置。本发明依据采用不同解列装置下送端系统故障形态的严重程度来选择采用何种解列装置,既能防止事故蔓延,又能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11160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559495.2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新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是一种虚拟同步补偿器与风电场电压源型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其通过控制风机能量流经虚拟同步补偿器,再由虚拟同步补偿器控制电网功率输入,实现整个新能源场站和虚拟同步补偿器整体对外表现为电压源特性,使得POC电压可控。本发明可以实现整个新能源场站表现出电压源特性,解决了“双高”系统电压源缺失性问题;还能够很好地解决“双高”系统惯量和阻尼不足,应对突发性频率事件能力不够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新能源电站站内和站外系统交互稳定性,保证虚拟同步补偿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整个新能源场站表现出电压源特性的同时为对新能源电场提供阻尼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5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37955.6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 H02J3/48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高频切机的紧急频率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包括常规同步机组和新能源机组的目标电力系统的参数数据;根据目标电力系统的参数数据,计算得到目标电力系统的节点等效惯量指标;基于节点等效惯量指标,确定目标电力系统的暂态频率安全约束;根据目标电力系统的暂态频率安全约束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并通过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控制目标电力系统的紧急频率。本发明通过常规同步机组和新能源机组相协调的高频切机控制方法,在总控制代价最小的目标下将频率安全指标限制在预设值内,提高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2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9462.1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驱风电机的跟/构网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属于风电场控制技术领域,其将构网型控制引入到直驱风电机中进行并网变换器控制,使得直驱风电机具备两种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的能力;将直驱风电机并网变换器的切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同步阶段、切换阶段、切换后阶段;在预同步阶段实现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的预同步;在切换阶段实现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平稳切换;在切换后进行锁相同步,为下一阶段的切换做好准备;本发明不仅可以充分挖掘直驱风电机的电压源控制的能力实现直驱风电机的无扰动灵活切换,还可以提升直驱风电机应对强弱网变化的能力,提升复杂源网条件下运行稳定性,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26011.7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控制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储能参与第二道防线控制方法、装置,包括:筛选出惯量严重缺失的一个或多个场景;基于遗传算法求解各个场景下电力系统所需的最小惯量;确定各个场景下电力系统的优储能出力,包括对实测系统频率曲线通过滚动时间窗模型进行频率偏差预测,得到系统频率预测曲线,将系统频率预测曲线输入策略预测控制模型,得到最优储能出力。本发明针对惯量缺失最严重的场景,结合实测系统频率曲线,利用滚动时间窗模型和策略预测控制模型对储能在稳控切机过程中的储能出力进行优化,在第二道防线稳控切机过程中能按照稳定控制要求实现储能充、放电状态的快速切换,以及充、放电功率的快速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0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0407.5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
Inventor: 王晓斌 , 曹茜 , 陈伟伟 , 宋新甫 , 周专 , 边家瑜 , 余中平 , 余金 , 荆世博 , 李昌陵 , 陈立志 , 宋朋飞 , 李忠政 , 常鹏 , 于志勇 , 易庚 , 孙家文 , 钟锐 , 辛超山 , 周红莲 , 于国康 , 郑伟东 , 胡志云 , 高贵亮 , 王丽馨 , 杨德友
IPC: G06F18/24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多类型储能选型方法,属于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规划选型技术领域,由于目前储能性能指标中描述储能特征量大多以定性形式表征,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本发明将云模型引入多类型储能选型的决策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选型过程中对于储能特征中不确定性因素表达的灵活性,增强了选型决策过程中对不确定性因素定性表达的有效性和定量刻画的准确性,选型结果可信度更高。本发明在选型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云模型在反映多类型储能评价指标信息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中的优势,提高了综合评价选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