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65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24584.0
申请日:2022-12-16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二次设备的故障研判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低压配网中的实时监测数据;步骤2、将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与对应的实时监测阈值相对比;步骤3、当所述实时监测数据高于所述实时监测阈值时,采集所述低压配网中的录波数据;步骤4、利用所述录波数据构建多维时间数据矩阵;步骤5、基于随机矩阵的特征值排序加权的度量,利用所述多维时间数据矩阵计算统计量;步骤6、根据所述统计量确定所述低压配网的运行状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判断和二次判定,兼顾了故障检测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现场数据采集和故障研判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34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23778.3
申请日:2021-04-2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Q30/02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容载比动态调整的储能站与变电站联合规划方法,涉及电网规划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历史数据预测规划年限负荷增长,确定地区的负荷特性;根据规划地区的负荷特性判断是否进行储能站和变电站的联合规划;根据储能对容载比计算系数的影响,修正所述计算系数中的分散系数K1、主变压器运行率K3、发展储备系数K4,得到容载比的动态调整;根据规划年的储能渗透率,确定容载比指标的取值;以规划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满足负荷需求、储能运行为约束条件,建立储能站和变电站的联合规划模型。本发明从根本上降低了变电容量规划时的需求,提高了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818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24048.1
申请日:2023-05-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分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分类的资源聚合及虚拟聚合体运行特性获取方法,涉及能源调控技术领域。本发明考虑电价或激励手段下可控资源的执行需求响应的特性,划分各类可控资源,将属于各类资源的负荷或机组聚合,形成各类虚拟聚合体;基于虚拟聚合体的定义,面向需求响应业务,实现地区内可控资源的虚拟分类,并从母线功率中获得各类虚拟聚合体的运行外特性曲线。本发明充分考虑可控资源分类聚合过程中隐私保护问题,适应目前日益增长的不同分区需求的多样化调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40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25192.5
申请日:2023-03-03
申请人: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8 , G06Q50/26 , G06F111/04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微能源网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微能源网,基于微能源网构建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在考虑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同时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并将地源热泵模型和压缩空气储能模型融入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中,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包括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传统多能网络设备的基础上,对地源热泵和压缩空气储能进行建模分析,细化设计了运行特性方程并将其融入微能源网的协调控制策略中;以分布式优化的方式减少通信交互量和交互频次,通过设计触发条件在满足运行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优化策略的生成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03420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423778.3
申请日:2021-04-2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Q30/02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容载比动态调整的储能站与变电站联合规划方法,涉及电网规划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历史数据预测规划年限负荷增长,确定地区的负荷特性;根据规划地区的负荷特性判断是否进行储能站和变电站的联合规划;根据储能对容载比计算系数的影响,修正所述计算系数中的分散系数K1、主变压器运行率K3、发展储备系数K4,得到容载比的动态调整;根据规划年的储能渗透率,确定容载比指标的取值;以规划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满足负荷需求、储能运行为约束条件,建立储能站和变电站的联合规划模型。本发明从根本上降低了变电容量规划时的需求,提高了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