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导流消泡轴承油挡
    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831378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950263.3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导流消泡轴承油挡;在油挡内部靠内侧设置向下延伸的耳垂体,耳垂体将油挡分为引流腔和飞溅腔,引流腔一侧的耳垂体表面为半圆弧形,以便使机组运行时轴承转动部分甩出的润滑油沿耳垂体的半圆弧表面流回油槽;飞溅腔内表面遍布颗粒状凸起,且容积较大,以适应轴承转动时油槽内的润滑油融入大量气泡后的体积膨胀,并利用颗粒状凸起刺破部分气泡,减小润滑油融入气泡的体积膨胀,耳垂体将引流腔和飞溅腔隔开,防止轴承转动部分甩出的润滑油发生二次撞击,防止飞溅加剧和产生更多气泡。

    水轮发电机轴承用多点排油雾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942920U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20590195.9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轮发电机轴承用多点排油雾结构。主要由油挡、油雾吸收管道、阀门、吸油雾装置、补气管道五部分组成。在轴承油槽上方安装油挡,油挡与轴弹性接触,在油挡内铸出上、下两个环腔,上腔为补气腔,下腔为吸油雾腔,环腔内径侧壁上均匀开若干个径向孔,环腔外径方向分别通过油雾吸收管道和补气管道与吸油雾装置和大气连通,吸油雾装置通过油雾吸收管道在油挡的吸油雾腔内形成负压,扩散到油挡下层的油雾经多处径向孔通过吸油雾腔被吸走。同时,补气腔内的空气通过多处径向孔进入油挡上层,并从油挡与轴的间隙补入下层,防止油雾溢出油挡。

    水轮发电机带负荷传感器的推力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783802U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20067082.7

    申请日:2014-0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轮发电机带负荷传感器的推力支撑结构,该结构由锥形支撑、支柱、把合螺栓、垫圈、密封环、止动装置、负荷传感器、把合螺栓、垫圈、测量杆和固定螺钉组成,该实用新型能准确地反应出推力瓦的受力情况,能将推力瓦温差控制在2.5°以内,同时能降低推力瓦温。推力瓦通过托盘坐落在此新结构的支柱上,通过负荷传感器显示出的位移变化值来判断推力瓦受力情况。调整支柱的支撑高度来降低或升高推力瓦,使推力瓦受力增大或者减小,从而达到调整推力瓦受力的目的。此新结构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支柱螺钉支撑结构不能准确地调整推力瓦受力的缺陷,从而降低推力瓦温差和提高推力轴承的安全稳定性。

    一种灯泡式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瓦温度监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945162U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20589632.5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灯泡式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瓦温度监测结构,由测温电阻探头、信号传输保护装置组成,测温电阻探头螺旋拧入推力瓦内部的测温孔,并把合紧固。信号传输保护装置与测温电阻探头的信号连接端进行针式信号连接并把合紧固,而后通过其绝缘阻燃屏蔽引出电缆与发电站控制终端进行连接。由于灯泡式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的结构特殊性,温度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引出线和测温电阻探头有一定的损坏率,需周期性进行维护和更换。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温度监测系统的稳定性,保护温度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平稳性,并能实现不拆机即时检修、分别更换测温电阻探头和引出电缆的目的。

    大型立式水轮发电机组导轴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041334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246858.1

    申请日:2014-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型立式水轮发电机组导轴承结构,机架中心体上设置有座圈,其外侧与机架立筋相连,内侧根据导瓦的数量钻有相应组数的螺孔,每组4个,通过螺栓将垫块固定在座圈内侧,垫块与座圈间为面接触,导瓦与垫块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球面支柱和楔子板,楔子板夹于球面支柱与垫块之间,其中楔面与垫块内侧凹槽面接触,另一面与球面支柱的球面部分点接触,球面支柱的圆柱段插入导瓦背部的盲孔中,其增强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保证机组安装质量。

    定子背部补气油槽气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788096U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20067094.X

    申请日:2014-0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子背部补气油槽气密封结构,由补气管路、二腔密封盖、定子、油雾吸收管路和油雾吸收装置构成,油槽采用二腔密封盖结构,上腔联接补气管路,下腔联接油雾吸收管路,二腔密封盖上齿及下齿采用无间隙密封,中齿采用小间隙结构,压力气体从上腔流动到下腔,将补气管路及油雾吸收管路轴向安装。补气管路从定子机座铁心背部引出,将压力气体引入;通过补气管路,压力气体进入二腔密封盖的上腔,一部分压力气体进入下腔,阻止油雾进入上腔,达到防止油雾从密封盖逸出的目的,一部分压力气体从密封盖上齿逸出。进入到下腔的压力气体及进入到下腔的油雾,混合后。从下腔经油雾吸收管路排除,最后在油雾吸收装置处油雾与空气分离,油雾凝结成液体,气体排到大气中。

    一种发电电动机滑转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354004U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20589116.2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发电电动机滑转子结构,由中间环、滑转子、绝缘测量装置、垫板、滑环、绝缘螺杆、垫块、聚酰亚胺膜、连接片、绝缘板、电刷组成,中间环位于转轴顶部位置。中间环热套于转轴上,滑转子热套于中间环上,滑环和垫板把合固定于滑转子上,绝缘板把合固定于滑环上。滑转子上设有两处对称位置的绝缘测量装置,作为测量绝缘电阻。中间环和滑转子之间采用依次包绕聚酰亚胺膜、连接片及聚酰亚胺膜的方式,增加所述中间环和滑转子之间的紧量,保证配合要求。连接片底部低于中间环底部位置,聚酰亚胺膜底部低于连接片底部位置,防止轴电流。绝缘板采用分块结构,双层交错把合固定于上层滑环上,防止粉尘进入中间环与滑转子之间,产生轴电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