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291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66695.4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H01F3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相耦合电感的阵列式集成磁件的构造方法及集成电感,属于电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构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矩阵结构,所述耦合磁芯单元采用矩阵化结构布局;基于所述矩阵结构,构造矩阵式集成电感;采用多相电感对称化全耦合或多相电感对称化首尾次序耦合,形成对称化的集成电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消除直流偏磁、可自由调节耦合度、可任意拓展集成相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0643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66754.8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航天器的高增益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属于航天器电源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变压器包括与光伏电源输出端相连的光伏接口、与电池相连的电池接口、及连接负载的负载接口,还包括滤波模块、耦合电感、开关模块和电压应力降低模块,其中,所述光伏接口的输出端与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耦合电感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耦合电感其中两个绕组之间,所述电压应力降低模块设置在所述耦合电感输出端,所述负载接口设置在所述电压应力降低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模块用于通过同一个主电路控制光伏电源、电池的工作模式。本发明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设计调节灵活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73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00353.7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CN)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CN)
IPC: H03K19/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电感电流峰谷值为特征量的开关故障诊断电路及方法,开关故障诊断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特征量提取电路、特征量微分处理电路以及故障识别电路,特征量提取电路为峰值检测电路或谷值检测电路,峰值检测电路用于在发生短路故障时提取电流峰值特征量,谷值检测电路用于在发生开路故障时提取电流谷值特征量,特征量微分处理电路用于对电流峰值特征量或电流谷值特征量进行微分处理得到峰值电流或谷值电流的实际微分值,故障识别电路用于根据峰值电流或谷值电流的实际微分值得到电路异常信号、短路故障信号或开路故障信号。本发明的诊断时间为电路的硬件延迟时间,可在一个周期内实现开关管故障的精确诊断,为容错功能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18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1369858.4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功率积木及基于智能功率积木的分布式空间电源系统,属于电源系统领域。本发明智能功率积木包括标准功率变换电路和断路开关,所述标准功率变换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供电装置,另一端电性连接功率总线,断路开关控制标准功率变换电路与功率总线之间的通断,所述智能功率积木还包括驱动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输入端与智能控制单元输出端相连,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分别与标准功率变换单元输入端和断路开关输入端相连,所述标准功率变换单元输出端与采样单元输入端相连,所述采样单元输出端与智能控制单元输入端相连,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还与通信总线相连。本发明实现了航天器中多个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多个载荷之间的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106424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59298.4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高轨卫星能源系统工作模式自主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对能源系统工作模式进行定义;通过卫星能源紧张时的工作状态,调整整星能源输出的模式;能源系统工作模式包括正常输出模式、限制输出模式、最小输出模式;步骤2:确定能源系统工作模式间的转换关系与判定准则;该转换关系包括正常输出模式到限制输出模式的转换、限制输出模式到最小输出模式的转换以及限制输出、最小输出模式到正常输出模式的转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降低因卫星在轨故障导致能源系统输出不能满足负载需求时整星断电的风险,而且通过对卫星不同工作模式的转换,增加卫星能源不足时的在轨生存时间,提高卫星在轨工作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18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69858.4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功率积木及基于智能功率积木的分布式空间电源系统,属于电源系统领域。本发明智能功率积木包括标准功率变换电路和断路开关,所述标准功率变换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供电装置,另一端电性连接功率总线,断路开关控制标准功率变换电路与功率总线之间的通断,所述智能功率积木还包括驱动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输入端与智能控制单元输出端相连,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分别与标准功率变换单元输入端和断路开关输入端相连,所述标准功率变换单元输出端与采样单元输入端相连,所述采样单元输出端与智能控制单元输入端相连,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还与通信总线相连。本发明实现了航天器中多个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多个载荷之间的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211468826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2363864.0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B64G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载荷卫星的动态电源体制系统,该动态电源体制系统包括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MPPT功率调节模块、双向BCDR模块、重构开关,所述重构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系统拓扑的重新架构,实现多种负载特性的高效供电,解决多种负载特性的载荷供电体制匹配问题,可有效提高动态响应、供电效率以及功率密度技术,并满足多种负载特性的供电需求,全面提高电源系统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50719.1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拖尾电压的隔离驱动电路,包括磁隔离变压器T、副边泄放支路,驱动器与所述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功率开关管与所述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驱动电路还包括副边隔直电容、副边箝位二极管,副边隔直电容的一端与副边绕组相连,另一端与副边箝位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副边箝位二极管的正极接地。副边泄放支路包括辅助泄放三极管Tr、泄放电感,Tr的基极接地,Tr的发射极与副边隔直电容的一端相连,Tr的集电极通过泄放电感与副边隔直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PWM信号关断后出现的栅源电压尖峰,避免功率MOSFET误导通。相对而言,工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可靠性比传统带辅助泄放支路的隔离驱动电路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63106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340925.4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H02M3/3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LC谐振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应用于LLC谐振变换器,LLC谐振变换器包括输入单元、开关单元、谐振腔、变压器、带辅助电容的整流电路和输出单元,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互补导通,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互补导通,方法包括:当谐振腔的输入电压为三电平时,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一工作模式;当谐振腔的输入电压为两电平时,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通过两种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进行定频PWM控制,实现超宽电压范围调压,使变换器在宽电压范围下不仅能实现低输入电流纹波,还能降低加在其开关器件上的电压应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00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45744.3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小DC‑DC变换器短路故障冲击电流的电路,包括:主功率电路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和电流采样模块,所述主功率电路模块采用飞跨电容型Boost三电平变换器,所述电流采样模块采样磁通门电流采样电路采样,所述电压采样模块采用电阻分压采样电路,所述飞跨电容型Boost三电平变换器采用电压闭环控制,通过三只MOS管,通过工作在导通‑关断状态来使飞跨电容的电压逐步降低到0或升高到V。本发明使得某只开关管发生短路故障后,在不引入冗余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短路冲击电流,从而实现减小飞跨电容短路浪涌电流的目标,抑制方法结构简单,灵活方便,克服了浪涌电流大的缺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
-
-
-
-
-
-
-